“天邊風俗自相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天邊風俗自相親”全詩
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
杖藜雪后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
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見三秦。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冬至》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冬至
年年至日長為客,
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
天邊風俗自相親。
杖藜雪后臨丹壑,
鳴玉朝來散紫宸。
心折此時無一寸,
路迷何處見三秦。
中文譯文:
每年冬至日長為客,
忽然間窮愁像泥一樣淹沒人。
江上的景象形容我獨自變老,
天邊的風俗自然親近。
拄著拐杖,踏雪來到丹壑,
鳴玉的聲音朝著紫宸散去。
此時我的心已經碎裂得無法再分寸,
迷失在何處才能看到三秦的景色。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冬至這一天的心情。作者感嘆自己年年都是孤獨的過冬至,忽然間被窮愁所困擾,仿佛陷入了泥沼般無法自拔。他觀察到江上的景象,感嘆自己的孤獨和老去,但也看到了天邊的風俗和人們的親近。他拄著拐杖,踏雪來到丹壑,聽到了鳴玉的聲音,仿佛朝著紫宸散去。然而,此時他的心已經碎裂得無法再分寸,迷失在何處才能看到三秦的景色。
賞析:
這首詩以冬至為背景,通過描繪作者的心情和觀察到的景象,表達了對孤獨、老去和迷失的思考。作者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將自己的內心感受與外部環境相結合,表達了對生活的矛盾和困惑。詩中的意象生動而富有感染力,通過對冬至這一特殊日子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對自身處境的反思。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天邊風俗自相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ōng zhì
冬至
nián nián zhì rì zhǎng wèi kè, hū hū qióng chóu ní shā rén.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
jiāng shàng xíng róng wú dú lǎo, tiān biān fēng sú zì xiāng qīn.
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
zhàng lí xuě hòu lín dān hè, míng yù zhāo lái sàn zǐ chén.
杖藜雪后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
xīn zhé cǐ shí wú yī cùn, lù mí hé chǔ jiàn sān qín.
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見三秦。
“天邊風俗自相親”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