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嶠憶春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云嶠憶春臨”全詩
石影銜珠閣,泉聲帶玉琴。
風杉曾曙倚,云嶠憶春臨。
萬里滄浪外,龍蛇只自深。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憶鄭南玭》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憶鄭南玭
鄭南伏毒寺,瀟灑到江心。
石影銜珠閣,泉聲帶玉琴。
風杉曾曙倚,云嶠憶春臨。
萬里滄浪外,龍蛇只自深。
譯文:
懷念鄭南玭
鄭南伏毒寺,瀟灑到江心。
石像托起珍珠寶閣,泉水的聲音伴著玉琴的音樂。
風吹杉樹,曾倚在巖石上,回憶春天的來臨。
萬里的滄浪之外,龍蛇游弋只是自己品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寫給他的好友鄭南玭的懷念之作。詩中描繪了鄭南玭所在的伏毒寺景象,以及詩人對他的深深懷念之情。
首先,詩中描述了伏毒寺,這是一個莊嚴神秘的寺廟,位于江心。石影銜珠閣顯示了寺廟的精美建筑,泉水聲與玉琴音交織,給人一種神秘而安靜的感覺。
然后,詩人描繪了風吹動的杉樹,杜甫曾和鄭南玭一起在巖石上靜觀春天的來臨。這是一種友情的回憶,表達了詩人對鄭南玭的珍視之情。
最后,詩人寫道:“萬里滄浪外,龍蛇只自深。”意味著詩人懷念的友人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而這個世界上的紛擾和龍蛇之爭,與他并無關系,只有他自己感受最深。
整首詩以寺廟為背景,通過描繪寺廟的景物和與友人鄭南玭的回憶,表達了詩人對逝去友人的懷念之情,以及對人生無常和世事變化的感慨。詩中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示了杜甫擅長的懷人之才。
“云嶠憶春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ì zhèng nán pín
憶鄭南玭
zhèng nán fú dú sì, xiāo sǎ dào jiāng xīn.
鄭南伏毒寺,瀟灑到江心。
shí yǐng xián zhū gé, quán shēng dài yù qín.
石影銜珠閣,泉聲帶玉琴。
fēng shān céng shǔ yǐ, yún jiào yì chūn lín.
風杉曾曙倚,云嶠憶春臨。
wàn lǐ cāng láng wài, lóng shé zhǐ zì shēn.
萬里滄浪外,龍蛇只自深。
“云嶠憶春臨”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