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幾亦青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隱幾亦青山”全詩
卷簾唯白水,隱幾亦青山。
猿捷長難見,鷗輕故不還。
無錢從滯客,有鏡巧催顏。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悶》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悶》
瘴癘浮三蜀,
風云暗百蠻。
卷簾唯白水,
隱幾亦青山。
猿捷長難見,
鷗輕故不還。
無錢從滯客,
有鏡巧催顏。
中文譯文:
瘧疾在河南、湖北、四川流行,
風云蔽日遮掩了南方各地。
拉起窗簾只見白色污濁的水流,
抬頭看見的是蒼翠的群山。
猿猴矯健動作難以觀察,
海鷗輕巧地不再回來。
沒有錢財被困在異域,
有一面鏡子催人變年輕。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唐代杜甫流亡時的孤獨、困苦和憂郁。詩人用瘴癘和風云暗喻形容了流亡者所遭受的困難和不幸,比喻著他在異鄉的孤獨。白水和青山象征著遠離故土的蕭瑟和寂寥。詩中的猿和鷗代表了自由和恢復的希望,但詩人卻難以看到猿猴,鷗鳥卻離開即將回家的心情。最后兩句表現了作者憂郁之情,用金錢和鏡子來比喻寂寞,裝飾面孔。
賞析:
整首詩描繪了流亡時的困苦、失落和心情沉重,從作者內心深處傳達了對家鄉的思念和對現實困境的不滿。以瘴癘、風云暗、難以看到猿猴和鷗鳥等描寫營造出一種壓抑的氛圍。然而,詩人通過用金錢和鏡子來比喻寄托了對逝去的年輕歲月的愿望,反映了他積極向上的態度和對未來的希望。整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流亡生活的抱怨和對故土的思念之情,具有濃厚的憂國憂民的情懷和深深的個人憂愁感。
“隱幾亦青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èn
悶
zhàng lì fú sān shǔ, fēng yún àn bǎi mán.
瘴癘浮三蜀,風云暗百蠻。
juàn lián wéi bái shuǐ, yǐn jǐ yì qīng shān.
卷簾唯白水,隱幾亦青山。
yuán jié zhǎng nán jiàn, ōu qīng gù bù hái.
猿捷長難見,鷗輕故不還。
wú qián cóng zhì kè, yǒu jìng qiǎo cuī yán.
無錢從滯客,有鏡巧催顏。
“隱幾亦青山”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