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世失其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秦世失其鹿”全詩
王侯與將相,不出徐濟間。
當時數公起,四海王氣閑。
至今尚想見,虹光照人寰。
我來千載下,吊古淚如潸。
白云落荒草,隱隱芒碭山。
黃河天下雄,南去不復還。
乃知盈虛故,天道如循環。
分類:
作者簡介(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史。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后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范俘虜,在獄中堅持斗爭三年多,后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作品。
《沛歌》文天祥 翻譯、賞析和詩意
《沛歌》是宋代文天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秦朝失去了它的鹿,豐沛的氣息展現在龍顏之上。
王侯和將相都不離開徐濟之間。
當時有幾位公子崛起,四方的王氣都平靜了下來。
至今仍然懷念那個時代,虹光照耀著人間。
我來到這個世界已經千載,悼念古代的人們,淚水如潸潸流下。
白云飄蕩在荒草之間,隱約可見芒碭山。
黃河是天下的雄主,向南流去再也不回來。
從中我們明白了盈虛的道理,天道如同循環。
詩意和賞析:
《沛歌》以秦朝失去鹿的典故為引子,表達了作者對當時政治亂世的思考和對歷史的回憶。詩中提到的徐濟是指徐州和濟南,這兩個地方在宋代是重要的政治中心。王侯和將相不出徐濟間,暗示了當時政治權力的集中和局限。詩中的數公指的是幾位有才干的公子,他們的崛起使得四方的王氣平靜下來,反映了作者對有志于治理國家的人的期望和向往。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表達了對歷史的思考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他說自己來到這個世界已經千載,悼念古代的人們,淚水如潸潸流下,表達了對歷史的敬仰和對逝去時光的懷念。詩中的白云、荒草、芒碭山等景物形象描繪了歲月的變遷和歷史的荒涼。黃河象征著中國的命脈,它南去不復還,暗示了歷史的不可逆轉和時光的流逝。最后,作者通過盈虛的道理和天道如循環的思考,表達了對宇宙規律和人生哲理的思索。
《沛歌》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對歷史和時光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政治亂世的憂慮和對歷史的敬仰。詩中的意象和抒情手法都很巧妙,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秦世失其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èi gē
沛歌
qín shì shī qí lù, fēng pèi fā lóng yán.
秦世失其鹿,豐沛發龍顏。
wáng hóu yǔ jiàng xiàng, bù chū xú jì jiān.
王侯與將相,不出徐濟間。
dāng shí shù gōng qǐ, sì hǎi wáng qì xián.
當時數公起,四海王氣閑。
zhì jīn shàng xiǎng jiàn, hóng guāng zhào rén huán.
至今尚想見,虹光照人寰。
wǒ lái qiān zǎi xià, diào gǔ lèi rú shān.
我來千載下,吊古淚如潸。
bái yún luò huāng cǎo, yǐn yǐn máng dàng shān.
白云落荒草,隱隱芒碭山。
huáng hé tiān xià xióng, nán qù bù fù huán.
黃河天下雄,南去不復還。
nǎi zhī yíng xū gù, tiān dào rú xún huán.
乃知盈虛故,天道如循環。
“秦世失其鹿”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