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雨飛擊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碎雨飛擊面”全詩
團團四野周,冥冥萬象變。
疑是江南山,煙霧昏不見。
豈知此中原,今古經百戰。
英雄化為土,飛霧灑郊甸。
天寒日欲短,游子淚如霰。
分類:
作者簡介(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史。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后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范俘虜,在獄中堅持斗爭三年多,后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作品。
《發魚臺》文天祥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發魚臺》是宋代文天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晨早炊火升起在魚臺,
細雨飄灑打在臉上。
四周團團環繞著,
萬象在昏暗中變幻。
仿佛是江南的山景,
煙霧籠罩看不清楚。
然而不知道這中原,
經歷了古今百戰。
英雄們化作塵土,
飛霧灑在郊野田園。
天寒日漸短暫,
游子的淚水如冰雹般飄灑。
詩意:
這首詩詞以發魚臺的景象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的思念和對歷史的反思。詩中描繪了清晨在魚臺炊火的場景,細雨飄灑在臉上,給人一種凄涼的感覺。四周環繞著團團霧氣,使得周圍的景物變得模糊不清,仿佛是江南的山景,但實際上是中原的戰場。詩人通過這種景象,表達了對英雄們的敬仰和對歷史的思考,英雄們已經化為塵土,他們的事跡只能在飛霧中灑落在郊野田園中。最后,詩人以天寒日漸短暫的描寫,表達了游子對家鄉的思念之情,他們的淚水如同冰雹般飄灑。
賞析:
《發魚臺》通過描繪清晨的景象,將詩人的思緒引向了歷史和祖國。詩中的魚臺象征著歷史的滄桑和英雄的墓地,細雨和飛霧則增添了一種凄涼的氛圍。詩人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對英雄們的敬仰和對歷史的思考,同時也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整首詩詞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祖國的深情和對歷史的反思,給人一種深深的感動。這首詩詞通過景物的描寫,將個人的情感與歷史的滄桑相結合,使讀者在感受美的同時,也能思考人生和歷史的意義。
“碎雨飛擊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ā yú tái
發魚臺
chén chuī fā yú tái, suì yǔ fēi jī miàn.
晨炊發魚臺,碎雨飛擊面。
tuán tuán sì yě zhōu, míng míng wàn xiàng biàn.
團團四野周,冥冥萬象變。
yí shì jiāng nán shān, yān wù hūn bú jiàn.
疑是江南山,煙霧昏不見。
qǐ zhī cǐ zhōng yuán, jīn gǔ jīng bǎi zhàn.
豈知此中原,今古經百戰。
yīng xióng huà wéi tǔ, fēi wù sǎ jiāo diān.
英雄化為土,飛霧灑郊甸。
tiān hán rì yù duǎn, yóu zǐ lèi rú sǎn.
天寒日欲短,游子淚如霰。
“碎雨飛擊面”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