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下住三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桑下住三宿”全詩
桑下住三宿,應者猶遲留。
矧茲方丈室,屏居二春秋。
夜眠與晝坐,隤乎安楚囚。
自罹大雨水,圜土俱湯舟。
此身委傳舍,遷徒無定謀。
去之已旬月,宮室重綢繆。
今夕果何夕,復此搔白頭。
恍如流浪人,一旦歸舊游。
故家不可復,故國已成丘。
對此重回首,汪然涕泗流。
人生如空花,隨風任飄浮。
分類:
作者簡介(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史。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后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范俘虜,在獄中堅持斗爭三年多,后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作品。
《還獄》文天祥 翻譯、賞析和詩意
《還獄》是宋代文天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人情感故物,百年多離憂。
桑下住三宿,應者猶遲留。
矧茲方丈室,屏居二春秋。
夜眠與晝坐,隤乎安楚囚。
自罹大雨水,圜土俱湯舟。
此身委傳舍,遷徒無定謀。
去之已旬月,宮室重綢繆。
今夕果何夕,復此搔白頭。
恍如流浪人,一旦歸舊游。
故家不可復,故國已成丘。
對此重回首,汪然涕泗流。
人生如空花,隨風任飄浮。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文天祥在獄中的感受和思考。他感嘆人情冷暖,百年來的離愁別緒。他在桑樹下住了三天,等待的人還是遲遲未來。他居住在這狹小的牢房里,度過了兩個春秋。夜晚躺著睡覺,白天坐著,他苦苦思索著自己作為楚國的囚徒的安危。他被大雨淋濕,土地也被水淹沒,他的生活無依無靠,沒有明確的出路。他離開已經有十多天了,宮殿和房屋都被重新布置。今晚又是何等的夜晚,他再次抓住自己的白發。他感覺自己像是一個流浪者,突然回到了過去的游歷。他的故鄉無法再回去,他的國家已經成為了一座墳墓。面對這一切,他回首往事,淚水汪汪。
賞析:
《還獄》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在囚禁中的孤獨和無奈。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桑樹、晝夜、大雨等,以突出作者的心境和境遇。詩人通過描繪自己的囚禁生活,抒發了對故鄉和國家的思念之情,以及對人生無常和虛無的感慨。整首詩以“人生如空花,隨風任飄浮”作為結尾,表達了作者對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對世事無常的領悟。這首詩詞既展現了作者的堅韌和不屈精神,又反映了他對家國的忠誠和對人生的思考,具有深遠的意義。
“桑下住三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ái yù
還獄
rén qíng gǎn gù wù, bǎi nián duō lí yōu.
人情感故物,百年多離憂。
sāng xià zhù sān sù, yīng zhě yóu chí liú.
桑下住三宿,應者猶遲留。
shěn zī fāng zhàng shì, píng jū èr chūn qiū.
矧茲方丈室,屏居二春秋。
yè mián yǔ zhòu zuò, tuí hū ān chǔ qiú.
夜眠與晝坐,隤乎安楚囚。
zì lí dà yǔ shuǐ, huán tǔ jù tāng zhōu.
自罹大雨水,圜土俱湯舟。
cǐ shēn wěi chuán shě, qiān tú wú dìng móu.
此身委傳舍,遷徒無定謀。
qù zhī yǐ xún yuè, gōng shì zhòng chóu móu.
去之已旬月,宮室重綢繆。
jīn xī guǒ hé xī, fù cǐ sāo bái tóu.
今夕果何夕,復此搔白頭。
huǎng rú liú làng rén, yī dàn guī jiù yóu.
恍如流浪人,一旦歸舊游。
gù jiā bù kě fù, gù guó yǐ chéng qiū.
故家不可復,故國已成丘。
duì cǐ chóng huí shǒu, wāng rán tì sì liú.
對此重回首,汪然涕泗流。
rén shēng rú kōng huā, suí fēng rèn piāo fú.
人生如空花,隨風任飄浮。
“桑下住三宿”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六宥 (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