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少人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商洛少人行”全詩
函關猶出將,渭水更屯兵。
設備邯鄲道,和親邏些城。
幽燕唯鳥去,商洛少人行。
衰謝身何補,蕭條病轉嬰。
霜天到宮闕,戀主寸心明。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柳司馬至》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柳司馬至》是唐代杜甫的一首詩。朝代時期,詩人司馬季主持了對巴蜀地區的征戰,返回京城時經過了渭水河谷。
詩中描述了司馬季回到三峽后,經過渭水河谷來到京城,途中看到龐大的軍隊在邯鄲道上準備出征,也看到了和親的一些城市。他注意到幽燕地區的鳥兒都已飛去,商洛地區人煙稀少。詩人自覺自己年紀已大,身體衰弱,疾病纏身。他在寒冷的宮闕中度過了一夜,思念著君王,盡全力為國盡心盡力。
這首詩通過描述司馬季在回到三峽后的旅途中所見所感,表達了詩人對虛度年華、操勞勞累的歲月的憂慮和病痛帶來的無奈。詩中深情地描繪了詩人對君主的忠誠和對國家榮辱的關切。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有使歸三峽,
相過問兩京。
函關猶出將,
渭水更屯兵。
設備邯鄲道,
和親邏些城。
幽燕唯鳥去,
商洛少人行。
衰謝身何補,
蕭條病轉嬰。
霜天到宮闕,
戀主寸心明。
賞析:
《柳司馬至》是杜甫晚年寫的一首詩,這首詩以杜甫樸實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對時局的關注和個人的無奈和憂慮。
詩的開篇即入題,字字叩擊著我們的心扉,這使我們能夠真切地感受到詩人的苦悶和歸來的心情。用“有使歸三峽”來形容歸途,寓意頗深。相較于三峽的山水秀麗,詩人回到京城的路途既漫長又辛苦,被描述為函關出將、渭水屯兵,表達了封建時代戰爭頻繁、人民生活困苦的現實。
詩的下篇,詩人通過描繪邯鄲道設備、和親邏些城、幽燕唯鳥去、商洛少人行等景象,表達了對國家疆域的關注和自己日漸衰老的無奈和失望。“蒼魂日已變,空悲病轉嬰”反映了仕途起伏,病痛纏身的心境,詩人雖然身體衰弱但依舊對朝政、君王忠心耿耿。
詩的最后兩句,用“霜天到宮闕,戀主寸心明”來表達詩人對君王的思念之情,表達了一種對理想信念的追求和對國家的關懷。正是這種忠誠和關懷,使得杜甫的詩歌在唐代文學中獨具一格。
“商洛少人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ǔ sī mǎ zhì
柳司馬至
yǒu shǐ guī sān xiá, xiāng guò wèn liǎng jīng.
有使歸三峽,相過問兩京。
hán guān yóu chū jiāng, wèi shuǐ gèng tún bīng.
函關猶出將,渭水更屯兵。
shè bèi hán dān dào, hé qīn luó xiē chéng.
設備邯鄲道,和親邏些城。
yōu yàn wéi niǎo qù, shāng luò shǎo rén xíng.
幽燕唯鳥去,商洛少人行。
shuāi xiè shēn hé bǔ, xiāo tiáo bìng zhuǎn yīng.
衰謝身何補,蕭條病轉嬰。
shuāng tiān dào gōng què, liàn zhǔ cùn xīn míng.
霜天到宮闕,戀主寸心明。
“商洛少人行”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