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為掩骼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誰為掩骼緣”全詩
富平名委地,好水淚成川。
我作招魂想,誰為掩骼緣。
中興須再舉,寄語慰重泉。
分類:
作者簡介(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史。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后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范俘虜,在獄中堅持斗爭三年多,后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作品。
《吊五木》文天祥 翻譯、賞析和詩意
《吊五木》是宋代文天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首赴勤王役,成功事則天。
富平名委地,好水淚成川。
我作招魂想,誰為掩骼緣。
中興須再舉,寄語慰重泉。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國家興亡和個人奮斗的思考和感慨。詩中提到了勤王役,指的是作者參與抵抗外敵的戰斗。作者認為,只有在成功的事業中才能得到天命的庇佑。詩中還提到了富平,這是指作者的家鄉,他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夠流傳在這片土地上。詩中的“好水淚成川”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悲傷和眼淚如江河般匯聚的意象。作者思念已故的親人和英雄,希望能夠招魂寄托哀思,但他也感嘆誰能為已逝者掩埋骨骸。最后,作者呼吁國家再次興起,寄語并慰藉那些為國家付出生命的英靈。
賞析:
《吊五木》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和個人命運的思考。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個人的悲傷與國家的興衰相結合,展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對英雄的敬仰。詩中的“好水淚成川”形象生動地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悲痛之情。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通過對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的交織,表達了作者對國家興亡的思考和對英雄的敬仰之情。這首詩詞在宋代以及后來的文學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被廣泛傳誦和賞析。
“誰為掩骼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iào wǔ mù
吊五木
shǒu fù qín wáng yì, chéng gōng shì zé tiān.
首赴勤王役,成功事則天。
fù píng míng wěi dì, hǎo shuǐ lèi chéng chuān.
富平名委地,好水淚成川。
wǒ zuò zhāo hún xiǎng, shuí wèi yǎn gé yuán.
我作招魂想,誰為掩骼緣。
zhōng xīng xū zài jǔ, jì yǔ wèi zhòng quán.
中興須再舉,寄語慰重泉。
“誰為掩骼緣”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