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見亂離不得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予見亂離不得已”全詩
征君已去獨松菊,哀壑無光留戶庭。
予見亂離不得已,子知出處必須經。
高車駟馬帶傾覆,悵望秋天虛翠屏。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覃山人隱居》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覃山人隱居
【中文譯文】南極老人自有崇高的星星,北山上的百姓誰曾在山上銘刻過詩文。征君已經離去,只有孤獨的松樹和菊花相伴,哀壑中沒有一絲光亮,只留下空空蕩蕩的住所。我看著這個動亂不得已,你們知道我尋找出處一定要經歷的。高高的車馬承載著傾覆的局面,望著秋天虛幻的翠屏,我憂心忡忡。
【詩意】這首詩以隱居山林的視角,表達了作者對當時政治亂世的憂慮和迷茫之情。詩中描繪南極老人所居住的地方,以及北山百姓欲留下詩文的努力,突顯了對文化傳承和人民智慧的思考。而作者所處的哀壑空虛之地,形象地傳遞了他對世事的疑惑和對光明未來的渴望。詩人通過描繪景象,抒發自己內心對于風云變幻的憂慮,表達了對時代的反思和無奈。
【賞析】這首詩以典型的唐代山水詩的形式,描繪了作者內心的迷茫和對世事的感嘆。詩人通過對南極老人和北山百姓的描述,展現了人們對于崇高之事和精神寄托的向往。而在哀壑無光的住所中,詩人通過令人想象的描繪,進一步加深了讀者對于作者當時心境的理解。整首詩構思新穎,形象生動,語言簡練,表達了詩人對于動亂時期的無奈和對未來的期許。
“予見亂離不得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án shān rén yǐn jū
覃山人隱居
nán jí lǎo rén zì yǒu xīng, běi shān yí wén shuí lēi míng.
南極老人自有星,北山移文誰勒銘。
zhēng jūn yǐ qù dú sōng jú,
征君已去獨松菊,
āi hè wú guāng liú hù tíng.
哀壑無光留戶庭。
yǔ jiàn luàn lí bù dé yǐ, zi zhī chū chù bì xū jīng.
予見亂離不得已,子知出處必須經。
gāo chē sì mǎ dài qīng fù, chàng wàng qiū tiān xū cuì píng.
高車駟馬帶傾覆,悵望秋天虛翠屏。
“予見亂離不得已”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