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意茫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游子意茫茫”全詩
黃沙漫道路,蒼耳滿衣裳。
野闊人聲小,日斜駒影長。
解鞍身似夢,游子意茫茫。
分類:
作者簡介(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史。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后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范俘虜,在獄中堅持斗爭三年多,后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作品。
《崔鎮驛》文天祥 翻譯、賞析和詩意
《崔鎮驛》是宋代文天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萬里中原役,
北風天正涼。
黃沙漫道路,
蒼耳滿衣裳。
野闊人聲小,
日斜駒影長。
解鞍身似夢,
游子意茫茫。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游子在崔鎮驛的情景。詩人通過描寫北方的寒冷天氣、黃沙彌漫的道路和游子的孤獨感,表達了對離鄉別井的思念之情和游子的無奈之感。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展現了游子在異鄉的辛酸和孤獨。首句“萬里中原役,北風天正涼”,揭示了游子身處異鄉,遠離家鄉的艱辛和寒冷的環境。接著,“黃沙漫道路,蒼耳滿衣裳”,形象地描繪了黃沙彌漫的道路和游子被風沙覆蓋的衣裳,增強了詩詞的視覺效果。
接下來的兩句“野闊人聲小,日斜駒影長”,通過對野外環境的描繪,強調了游子的孤獨感。在廣袤的野外,人聲微小,太陽的傾斜使馬影拉長,進一步突出了游子的孤獨和無助。
最后兩句“解鞍身似夢,游子意茫茫”,表達了游子解下馬鞍的瞬間,仿佛置身于夢境之中,游子的心境也變得迷茫和無所適從。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游子離鄉別井的苦楚和思鄉之情,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鳴。
“游子意茫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uī zhèn yì
崔鎮驛
wàn lǐ zhōng yuán yì, běi fēng tiān zhèng liáng.
萬里中原役,北風天正涼。
huáng shā màn dào lù, cāng ěr mǎn yī shang.
黃沙漫道路,蒼耳滿衣裳。
yě kuò rén shēng xiǎo, rì xié jū yǐng zhǎng.
野闊人聲小,日斜駒影長。
jiě ān shēn shì mèng, yóu zǐ yì máng máng.
解鞍身似夢,游子意茫茫。
“游子意茫茫”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