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擲傍天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棄擲傍天隅”全詩
他日憐才命,居然屈壯圖。
十年猶塌翼,絕倒為驚吁。
消渴今如在,提攜愧老夫。
豈知臺閣舊,先拂鳳凰雛。
得實翻蒼竹,棲枝把翠梧。
北辰當宇宙,南岳據江湖。
國帶風塵色,兵張虎豹符。
數論封內事,揮發府中趨。
贈爾秦人策,莫鞭轅下駒。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別蘇徯(赴湖南幕)》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別蘇徯(赴湖南幕)》
故人有游子,棄擲傍天隅。
他日憐才命,居然屈壯圖。
十年猶塌翼,絕倒為驚吁。
消渴今如在,提攜愧老夫。
豈知臺閣舊,先拂鳳凰雛。
得實翻蒼竹,棲枝把翠梧。
北辰當宇宙,南岳據江湖。
國帶風塵色,兵張虎豹符。
數論封內事,揮發府中趨。
贈爾秦人策,莫鞭轅下駒。
中文譯文:
離別故友,有人去作游子,被拋棄在邊地。
日后會憐憫他的才華,卻屈服在他矯健的圖謀中。
十年來,他的飛翼仍然折斷,宛如摧倒一座山。
他的渴望和失落現在還在,我抱愧地提攜他這個老者。
世人怎會知道他那曾經為政府工作過的時光,他早已離開鳳凰的窩。
他得到了真實的生活,猶如鳥在綠竹中棲息,在翠梧上筑巢。
他是北辰星,宇宙的指引,南岳山,江湖的根據地。
整個國家充滿了風塵色彩,軍隊中有張張虎豹符。
他忙于解策劃內政,草草發出命令,匆忙地離開了官府。
給你這位從秦地來的策士送上一張文書,別驅趕那轅下的馬。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詩人與一位歷經辛勞的友人分別后的感受。友人曾經是官員,后來被迫離開朝堂,在邊地過著辛苦的生活。詩人心中對友人的才華和遭遇深感愧疚,表達了對友人的憐憫之情。
詩中描繪了友人的飛翼被折斷、消渴仍在的形象,體現了友人經歷了種種困難與苦楚,但仍然保持著一種堅持與渴望。友人離開朝堂后,在鄉野中過上了真實的生活,找到了寧靜的棲息之處。他的悲壯遭遇與生活的堅韌相對照,使人對友人的命運產生同情和敬佩之情。
最后兩句是詩人在給友人送別時的寄語,以及對友人未來的期望。詩人希望友人不要像從前一樣忙于政務,不要被驅趕著往前奔跑,而是能夠輕松自在地生活下去。
整首詩以別離之情為主題,以描寫友人的遭遇和心境為線索,表達了對友人的同情和敬意,同時也展現了友人的堅韌與逆境中的生活態度。
“棄擲傍天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ié sū xī fù hú nán mù
別蘇徯(赴湖南幕)
gù rén yǒu yóu zǐ, qì zhì bàng tiān yú.
故人有游子,棄擲傍天隅。
tā rì lián cái mìng, jū rán qū zhuàng tú.
他日憐才命,居然屈壯圖。
shí nián yóu tā yì, jué dǎo wèi jīng xū.
十年猶塌翼,絕倒為驚吁。
xiāo kě jīn rú zài, tí xié kuì lǎo fū.
消渴今如在,提攜愧老夫。
qǐ zhī tái gé jiù, xiān fú fèng huáng chú.
豈知臺閣舊,先拂鳳凰雛。
dé shí fān cāng zhú, qī zhī bǎ cuì wú.
得實翻蒼竹,棲枝把翠梧。
běi chén dāng yǔ zhòu, nán yuè jù jiāng hú.
北辰當宇宙,南岳據江湖。
guó dài fēng chén sè, bīng zhāng hǔ bào fú.
國帶風塵色,兵張虎豹符。
shù lùn fēng nèi shì, huī fā fǔ zhōng qū.
數論封內事,揮發府中趨。
zèng ěr qín rén cè, mò biān yuán xià jū.
贈爾秦人策,莫鞭轅下駒。
“棄擲傍天隅”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