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岸行簪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斷岸行簪影”全詩
斷岸行簪影,荒畦落履痕。
江山渾在眼,宇宙付無言。
昨夜三更夢,春風滿故園。
分類:
作者簡介(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史。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后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范俘虜,在獄中堅持斗爭三年多,后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作品。
《沈頤家》文天祥 翻譯、賞析和詩意
《沈頤家》是宋代文天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孤舟霜月迥,
曉起入柴門。
斷岸行簪影,
荒畦落履痕。
江山渾在眼,
宇宙付無言。
昨夜三更夢,
春風滿故園。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文天祥在一個寒冷的月夜中,獨自乘船行駛,清晨起床進入柴門,行走在斷岸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以及在荒蕪的田地上留下的腳印。詩人感嘆江山的壯麗景色盡收眼底,而宇宙卻無言。在昨夜的三更時分,他夢見了故園,仿佛春風吹滿了整個故園。
賞析:
《沈頤家》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感受以及對故園的思念之情。詩中的孤舟、霜月、柴門、斷岸、荒畦等形象,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寂靜、孤獨和凄涼的氛圍。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對江山壯麗景色的贊美和對宇宙的思考。最后,詩人在夢中回到了故園,感受到了春風的氣息,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色和故園的深情表達,同時也引發了讀者對生命、宇宙和歸屬感的思考。
“斷岸行簪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ěn yí jiā
沈頤家
gū zhōu shuāng yuè jiǒng, xiǎo qǐ rù zhài mén.
孤舟霜月迥,曉起入柴門。
duàn àn xíng zān yǐng, huāng qí luò lǚ hén.
斷岸行簪影,荒畦落履痕。
jiāng shān hún zài yǎn, yǔ zhòu fù wú yán.
江山渾在眼,宇宙付無言。
zuó yè sān gēng mèng, chūn fēng mǎn gù yuán.
昨夜三更夢,春風滿故園。
“斷岸行簪影”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