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目視寇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張目視寇讎”全詩
高義終焉在,白骨更何憂。
分類:
作者簡介(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史。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后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范俘虜,在獄中堅持斗爭三年多,后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作品。
《蕭架閣第一百二十四》文天祥 翻譯、賞析和詩意
《蕭架閣第一百二十四》是宋代文天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諸生舊短褐,張目視寇讎。
高義終焉在,白骨更何憂。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于忠誠和正義的追求和堅守。詩中的“諸生舊短褐”指的是學生們穿著破舊的衣袍,他們振奮精神,凝視著敵寇和仇敵。而“高義終焉在,白骨更何憂”則表達了作者對于高尚的道義和正義的堅守,即使最終以死亡為代價,也無所畏懼。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有力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忠誠和正義的堅守和追求。通過描繪學生們穿著破舊的衣袍,凝視著敵寇和仇敵,詩中展現了他們的堅定和勇敢。而最后兩句“高義終焉在,白骨更何憂”則表達了作者對于高尚的道義和正義的追求,即使最終以死亡為代價,也無所畏懼。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忠誠和正義的崇高追求,展現了他的豪情壯志和堅定的信念。
“張目視寇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āo jià gé dì yī bǎi èr shí sì
蕭架閣第一百二十四
zhū shēng jiù duǎn hè, zhāng mù shì kòu chóu.
諸生舊短褐,張目視寇讎。
gāo yì zhōng yān zài, bái gǔ gèng hé yōu.
高義終焉在,白骨更何憂。
“張目視寇讎”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