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蕊亞枝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花蕊亞枝紅”全詩
欹倒衰年廢,招尋令節同。
薄衣臨積水,吹面受和風。
有喜留攀桂,無勞問轉蓬。
分類: 寫景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上巳日徐司錄林園宴集》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上巳日徐司錄林園宴集》詩詞的中文譯文為:頭發雪白低垂,花蕊卻如紅枝。身體衰老不堪,卻在這美好的節日尋找歡樂。身穿單薄的衣服站在積水邊,享受著和煦的春風拂面。有喜事留下來攀桂樹,沒有困勞追問飄草。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杜甫在上巳節這一喜慶的日子里,觸景生情,既有對年老衰退的感嘆,又有對美好時光的向往。詩中通過對自己衰老的形象描寫,表達了對逝去的青春和光陰流逝的無奈之情。在詩末,作者展現了對美好時光的追求與希望,用攀桂樹和轉蓬花來象征逐尋快樂與幸福。
這首詩情感真摯,字里行間透露出詩人深深的憂傷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通過對物象的描繪,詩人通過對衣著、發髻和花朵的對比,將自己的老去和周圍的喜慶景象相結合,表達出內心深深的痛楚和無奈。然而,在詩的最后兩句,詩人用攀桂樹和轉蓬花來象征對美好時光的追尋,表達了對未來的希望與喜悅。整首詩通過對衰老和尋找歡樂的描寫,呈現了人生的無常和對美好的追求,體現了詩人在歲月滄桑中對生活的思考和對美好的向往。
“花蕊亞枝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àng sì rì xú sī lù lín yuán yàn jí
上巳日徐司錄林園宴集
bìn máo chuí lǐng bái, huā ruǐ yà zhī hóng.
鬢毛垂領白,花蕊亞枝紅。
yī dào shuāi nián fèi, zhāo xún lìng jié tóng.
欹倒衰年廢,招尋令節同。
báo yī lín jī shuǐ, chuī miàn shòu hé fēng.
薄衣臨積水,吹面受和風。
yǒu xǐ liú pān guì, wú láo wèn zhuǎn péng.
有喜留攀桂,無勞問轉蓬。
“花蕊亞枝紅”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