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慚非視草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慚非視草才”全詩
人忝玉堂署,魚還符節臺。
危心摧櫓罷,病眼刮云開。
讀遍淮南詔,慚非視草才。
分類: 九日
作者簡介(宋祁)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學家。字子京,安州安陸(今湖北安陸)人,后徙居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天圣二年進士,官翰林學士、史館修撰。與歐陽修等合修《新唐書》,書成,進工部尚書,拜翰林學士承旨。卒謚景文,與兄宋庠并有文名,時稱“二宋”。詩詞語言工麗,因《玉樓春》詞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句,世稱“紅杏尚書”。
《季秋十九日追還學士院回舟入都作二首》宋祁 翻譯、賞析和詩意
《季秋十九日追還學士院回舟入都作二首》是宋代詩人宋祁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上恩留不遣,仍棹越船回。
人忝玉堂署,魚還符節臺。
危心摧櫓罷,病眼刮云開。
讀遍淮南詔,慚非視草才。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宋祁在季秋十九日追隨皇帝的命令,從學士院乘船返回都城的情景。詩人感激皇帝的恩典,但又有些不舍離開學士院。他自謙地說自己只是一個被任命在玉堂署(官署)的普通人,而皇帝則是象征權力的符節臺(指皇帝的寶座)。在回舟的途中,詩人的內心充滿了憂慮和病痛,但他的心情逐漸平靜,眼睛也逐漸能看清云開的景色。他自嘲地說自己雖然讀過淮南詔(指古代的一部重要法律文書),但對于文采卻感到慚愧。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皇帝的感激之情,同時也展現了他對自身身份和才華的自謙和自嘲。詩人通過描繪自己回舟的旅途,表達了內心的起伏和思考。整首詩詞情感真摯,語言簡練,通過對自身和社會地位的反思,展現了宋代士人的情懷和境遇。同時,詩人對自己才華的自謙也體現了他對文學的敬畏和追求。這首詩詞既有個人情感的表達,又有時代背景的映照,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
“慚非視草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qiū shí jiǔ rì zhuī huán xué shì yuàn huí zhōu rù dōu zuò èr shǒu
季秋十九日追還學士院回舟入都作二首
shàng ēn liú bù qiǎn, réng zhào yuè chuán huí.
上恩留不遣,仍棹越船回。
rén tiǎn yù táng shǔ, yú hái fú jié tái.
人忝玉堂署,魚還符節臺。
wēi xīn cuī lǔ bà, bìng yǎn guā yún kāi.
危心摧櫓罷,病眼刮云開。
dú biàn huái nán zhào, cán fēi shì cǎo cái.
讀遍淮南詔,慚非視草才。
“慚非視草才”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