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憂卞泣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時憂卞泣誅”全詩
形骸元土木,舟楫復江湖。
社稷纏妖氣,干戈送老儒。
百年同棄物,萬國盡窮途。
雨洗平沙靜,天銜闊岸紆。
鳴螀隨泛梗,別燕赴秋菰。
棲托難高臥,饑寒迫向隅。
寂寥相喣沫,浩蕩報恩珠。
溟漲鯨波動,衡陽雁影徂。
南征問懸榻,東逝想乘桴。
濫竊商歌聽,時憂卞泣誅。
經過憶鄭驛,斟酌旅情孤。
分類: 南浦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鄭少尹(審)》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鄭少尹(審)
更欲投何處,飄然去此都。
形骸元土木,舟楫復江湖。
社稷纏妖氣,干戈送老儒。
百年同棄物,萬國盡窮途。
詩詞的中文譯文:
船只從江陵南浦出發,寄給鄭令愛(權臣)。
更愿意投奔何處,漂泊無依的都市。
身體是由原始的泥土所構成,船只重新回到了江湖。
社稷(國家)被邪惡的氣息所困擾,干戈送走了老儒(謙遜而有知識的人)。
百年來所有的事物都被遺棄,萬國走上了窮途末路。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杜甫在唐朝末年寫的一首作品,表達了他對國家淪陷的失望和憂愁之情。詩中,他以舟出江陵南浦為背景,通過描述船只的離開,表達了他追尋正義和自由的愿望。詩人對國家的衰敗和社稷的危機充滿憂慮,也對戰亂給知識分子帶來的困境感到憤慨。最后兩句描述了衡陽雁的影子和自己離去的想象,一方面表達了對戰亂的思考和回憶,另一方面也希望離開這種困境。
整首詩詞寫景的手法并不多見,更多的是通過景物的轉換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杜甫在這首詩中借船的離去,將對國家困境和個人命運的思索融入其中,以一種飄忽不定、蒼涼悲涼的情感描寫了自己身處動蕩時期的心境。詩中通過船只的形象,折射出自己對國家和社會的憂心和無奈。
這首詩詞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寫出了杜甫作為一位詩人、知識分子對社稷亂象的憂慮和對國家未來的擔憂。它也表達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夠擺脫困境,去一個更加公正、自由的地方追求自己的理想。整首詩詞通篇蘊含著憂憤之情,對社會現實的痛苦以及對個人命運的思考,展現了杜甫作為一位知識分子的獨特哲學態度和關懷。
“時憂卞泣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ōu chū jiāng líng nán pǔ, fèng jì zhèng shǎo yǐn shěn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鄭少尹(審)
gèng yù tóu hé chǔ, piāo rán qù cǐ dōu.
更欲投何處,飄然去此都。
xíng hái yuán tǔ mù, zhōu jí fù jiāng hú.
形骸元土木,舟楫復江湖。
shè jì chán yāo qì, gān gē sòng lǎo rú.
社稷纏妖氣,干戈送老儒。
bǎi nián tóng qì wù, wàn guó jǐn qióng tú.
百年同棄物,萬國盡窮途。
yǔ xǐ píng shā jìng, tiān xián kuò àn yū.
雨洗平沙靜,天銜闊岸紆。
míng jiāng suí fàn gěng, bié yàn fù qiū gū.
鳴螀隨泛梗,別燕赴秋菰。
qī tuō nán gāo wò, jī hán pò xiàng yú.
棲托難高臥,饑寒迫向隅。
jì liáo xiāng xù mò, hào dàng bào ēn zhū.
寂寥相喣沫,浩蕩報恩珠。
míng zhǎng jīng bō dòng, héng yáng yàn yǐng cú.
溟漲鯨波動,衡陽雁影徂。
nán zhēng wèn xuán tà, dōng shì xiǎng chéng fú.
南征問懸榻,東逝想乘桴。
làn qiè shāng gē tīng, shí yōu biàn qì zhū.
濫竊商歌聽,時憂卞泣誅。
jīng guò yì zhèng yì, zhēn zhuó lǚ qíng gū.
經過憶鄭驛,斟酌旅情孤。
“時憂卞泣誅”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