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正似婆娑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全生正似婆娑樹”全詩
全生正似婆娑樹,不死翻成觳觫牛。
今日空名同地餅,晚年歸計有瓜疇。
慚君遠寄相思句,不啻三逢采艾秋。
分類:
作者簡介(宋祁)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學家。字子京,安州安陸(今湖北安陸)人,后徙居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天圣二年進士,官翰林學士、史館修撰。與歐陽修等合修《新唐書》,書成,進工部尚書,拜翰林學士承旨。卒謚景文,與兄宋庠并有文名,時稱“二宋”。詩詞語言工麗,因《玉樓春》詞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句,世稱“紅杏尚書”。
《答李從著作》宋祁 翻譯、賞析和詩意
《答李從著作》是宋代詩人宋祁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身是雞翹侍從流,
單車淮上老為州。
全生正似婆娑樹,
不死翻成觳觫牛。
今日空名同地餅,
晚年歸計有瓜疇。
慚君遠寄相思句,
不啻三逢采艾秋。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宋祁對自己身世的思考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他自稱是雞翹侍從流,意指自己出身卑微,像一只雞一樣隨波逐流。他在淮河邊度過了很長時間,已經老去,但仍然沒有成就。他將自己的一生比作婆娑樹,意味著他的人生像是一棵搖曳不定的樹,沒有穩定的根基。他感到自己的一生雖然沒有死去,但也沒有取得輝煌的成就,就像是一頭無用的牛。
在詩的后半部分,作者表達了對現實的無奈和對未來的期望。他說今天他的名字只是空洞的稱號,他晚年的計劃也只是一片空白。他感到慚愧,因為他遠離了心中思念的人,無法與她共度晚年。他說這不啻是三次錯過了采摘艾草的秋天,暗喻了他錯過了與心愛之人相聚的機會。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己身世和人生的思考。通過自嘲和自省,作者展現了對自己命運的無奈和對未來的期望。他用雞和牛的形象來比喻自己的人生,表達了自己的卑微和無用感。詩中的婆娑樹形象則暗示了作者的人生沒有穩定的根基,搖擺不定。
詩的后半部分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的無奈和對未來的期望。他感到自己的名字只是虛無的稱號,晚年的計劃也只是一片空白。他慚愧地說自己遠離了思念的人,無法與她共度晚年。最后的比喻則強調了作者錯過了與心愛之人相聚的機會,表達了對愛情的渴望和遺憾。
整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己人生的思考和對未來的期望,展現了對命運的無奈和對愛情的渴望。這首詩詞通過對自身經歷的反思,引發讀者對人生意義和追求的思考。
“全生正似婆娑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á lǐ cóng zhù zuò
答李從著作
shēn shì jī qiào shì cóng liú, dān chē huái shàng lǎo wèi zhōu.
身是雞翹侍從流,單車淮上老為州。
quán shēng zhèng shì pó suō shù, bù sǐ fān chéng hú sù niú.
全生正似婆娑樹,不死翻成觳觫牛。
jīn rì kōng míng tóng dì bǐng, wǎn nián guī jì yǒu guā chóu.
今日空名同地餅,晚年歸計有瓜疇。
cán jūn yuǎn jì xiāng sī jù, bù chì sān féng cǎi ài qiū.
慚君遠寄相思句,不啻三逢采艾秋。
“全生正似婆娑樹”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仄韻) 去聲七遇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