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信李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君王信李訓”全詩
君王信李訓,玉殿行戈矛。
系狗不系首,遭噬血橫流。
堂堂贊皇公,委棄不與謀。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感遇二十五首》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感遇二十五首》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唐皇欲喪亂,豺虎依山丘。
君王信李訓,玉殿行戈矛。
系狗不系首,遭噬血橫流。
堂堂贊皇公,委棄不與謀。
中文譯文:
唐皇欲喪亂,豺虎依山丘。
君王信李訓,玉殿行戈矛。
系狗不系首,遭噬血橫流。
堂堂贊皇公,委棄不與謀。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動蕩的時代背景。唐朝皇帝面臨著內外的威脅,而豺狼虎豹則在山丘上潛伏。皇帝信任李訓,卻在玉殿中行走著戈矛。詩中提到的"系狗不系首"意味著皇帝只系住了狗的脖子,而沒有抓住狗的首領,導致血流成河。皇帝被稱贊為皇公,但卻被放棄,不被參與決策。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唐朝時期的政治動蕩,表達了作者對當時政治局勢的憂慮和不滿。詩中的象征意義使得詩詞更具有深遠的內涵。作者通過對皇帝的描繪,暗示了當時的統治者對于政治局勢的誤判和不作為,以及對權力的濫用。整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當時政治腐敗和社會動蕩的批判之情。同時,這首詩詞也反映了作者對于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對于皇帝的期望。
“君王信李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ǎn yù èr shí wǔ shǒu
感遇二十五首
táng huáng yù sāng luàn, chái hǔ yī shān qiū.
唐皇欲喪亂,豺虎依山丘。
jūn wáng xìn lǐ xùn, yù diàn xíng gē máo.
君王信李訓,玉殿行戈矛。
xì gǒu bù xì shǒu, zāo shì xuè héng liú.
系狗不系首,遭噬血橫流。
táng táng zàn huáng gōng, wěi qì bù yǔ móu.
堂堂贊皇公,委棄不與謀。
“君王信李訓”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三問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