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穰侯抵關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穰侯抵關中”全詩
搜車計已遲,終困范公策。
庸夫吝富貴,百計私自惜。
勢移禍敗至,智巧竟何益。
至公覽英俊,苴補乃無隙。
請看桑林餓,亦脫趙子厄。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感遇二十五首》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感遇二十五首》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穰侯抵關中,
頗畏諸侯客。
搜車計已遲,
終困范公策。
庸夫吝富貴,
百計私自惜。
勢移禍敗至,
智巧竟何益。
至公覽英俊,
苴補乃無隙。
請看桑林餓,
亦脫趙子厄。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穰侯(古代官職名)到達關中地區,對于來自各個諸侯國的客人感到畏懼。他原本計劃搜查車輛,但行動已經遲緩,最終陷入了范公(古代官職名)的計謀之中。庸庸碌碌的庶民吝嗇著富貴,百般計謀只是為了私自保全。權勢轉移導致禍患和失敗的到來,智巧最終又有何益呢?只有至公之人才能審視英俊的人才,才能修補破綻。請看那些在桑林中挨餓的人,他們也能擺脫困境,不再受到厄運的困擾。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穰侯和庶民的對比,表達了對權勢和智巧的思考。穰侯作為高官,本應該有權勢和智謀,但他卻因為畏懼諸侯客人而陷入困境,最終無法逃脫范公的計謀。與之相對的是庶民,他們雖然庸庸碌碌,但卻能夠保持至公的眼光,看清英俊的人才,并且能夠修補破綻,擺脫困境。詩中的桑林餓人形象,更是對庶民的贊美,他們雖然貧困,但卻能夠勇敢面對困境,最終戰勝厄運。整首詩詞通過對權勢和智謀的質疑,贊美了至公和堅韌不拔的品質。
“穰侯抵關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ǎn yù èr shí wǔ shǒu
感遇二十五首
ráng hóu dǐ guān zhōng, pō wèi zhū hóu kè.
穰侯抵關中,頗畏諸侯客。
sōu chē jì yǐ chí, zhōng kùn fàn gōng cè.
搜車計已遲,終困范公策。
yōng fū lìn fù guì, bǎi jì sī zì xī.
庸夫吝富貴,百計私自惜。
shì yí huò bài zhì, zhì qiǎo jìng hé yì.
勢移禍敗至,智巧竟何益。
zhì gōng lǎn yīng jùn, jū bǔ nǎi wú xì.
至公覽英俊,苴補乃無隙。
qǐng kàn sāng lín è, yì tuō zhào zi è.
請看桑林餓,亦脫趙子厄。
“穰侯抵關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