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卷獨長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掩卷獨長想”全詩
炎爐與死灰,相去如反掌。
彼昏誠不知,一醉富莫量。
那知道旁殍,曾是厭杯盎。
一金短販兒,豈暇議得喪。
但憐反復間,觀者為惆悵。
圣賢蹈大方,不茍目前妄。
寄身愛憎間,得失真一餉。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有感三首》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有感三首》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古今不殊途,掩卷獨長想。
古代和現代的人們都面臨著相同的困境,我獨自閉卷思考。
炎爐與死灰,相去如反掌。
炎爐和死灰之間的距離就像掌心和反面一樣近。
彼昏誠不知,一醉富莫量。
那些愚昧的人并不了解真相,一次醉酒使他們富有的程度無法估量。
那知道旁殍,曾是厭杯盎。
他們不知道身邊的人已經死去,曾經也像他們一樣厭惡酒杯。
一金短販兒,豈暇議得喪。
一個貧窮的商人,哪有時間去考慮喪失的事情。
但憐反復間,觀者為惆悵。
然而,我對這種反復無常感到惋惜,觀者也為此感到憂傷。
圣賢蹈大方,不茍目前妄。
圣人和智者堅守著偉大的道義,不為眼前的虛妄所動搖。
寄身愛憎間,得失真一餉。
我們寄托在愛與恨之間,得失都是真實的代價。
這首詩詞通過對古今人生境遇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作者認為古代和現代的人們都面臨著相似的困境,而人們對于真相的無知和對于生死的無感使得他們陷入了迷茫和浮躁之中。作者通過對于富貴貧窮、生死得失的描繪,表達了對于人生的深思和憂傷。最后,作者提到圣人和智者堅守著偉大的道義,不為眼前的虛妄所動搖,這也是作者對于人生的一種期許和向往。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哲理,給人以思考和啟迪。
“掩卷獨長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u gǎn sān shǒu
有感三首
gǔ jīn bù shū tú, yǎn juàn dú zhǎng xiǎng.
古今不殊途,掩卷獨長想。
yán lú yǔ sǐ huī, xiāng qù rú fǎn zhǎng.
炎爐與死灰,相去如反掌。
bǐ hūn chéng bù zhī, yī zuì fù mò liàng.
彼昏誠不知,一醉富莫量。
nǎ zhī dào páng piǎo, céng shì yàn bēi àng.
那知道旁殍,曾是厭杯盎。
yī jīn duǎn fàn ér, qǐ xiá yì dé sàng.
一金短販兒,豈暇議得喪。
dàn lián fǎn fù jiān, guān zhě wèi chóu chàng.
但憐反復間,觀者為惆悵。
shèng xián dǎo dà fāng, bù gǒu mù qián wàng.
圣賢蹈大方,不茍目前妄。
jì shēn ài zēng jiān, dé shī zhēn yī xiǎng.
寄身愛憎間,得失真一餉。
“掩卷獨長想”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