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散門寂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吏散門寂寂”全詩
素壁上明月,涼風搖樹陰。
悲歌忽不愜,感嘆涕盈衿。
寫此牢落懷,默坐彈鳴琴。
俗耳不好古,古人已非今。
悲哉曠四海,孑孑無知音。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秋懷十首》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懷十首》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吏散門寂寂,蟲鳴夜沉沉。
官員散去,門戶寂靜無聲,夜晚里蟲鳴聲沉沉。
素壁上明月,涼風搖樹陰。
素色的墻壁上掛著明亮的月亮,涼風吹動著樹蔭。
悲歌忽不愜,感嘆涕盈衿。
悲傷的歌聲突然不再愉快,感嘆之情使淚水充滿衣襟。
寫此牢落懷,默坐彈鳴琴。
寫下這些牢固的思念,默默地坐著彈奏琴聲。
俗耳不好古,古人已非今。
世俗之人不喜歡古代的音樂,古人已經不再存在于今天。
悲哉曠四海,孑孑無知音。
悲哉,廣闊的四海中,孤零零地沒有知音。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在秋天的思緒和情感。詩中描繪了官員散去后的寂靜夜晚,月亮的明亮和涼風的吹拂增添了一種凄涼的氛圍。作者的悲歌突然變得不愉快,他感嘆自己的悲傷之情,淚水充滿了衣襟。他寫下這些牢固的思念,默默地坐著彈奏琴聲。然而,世俗之人不欣賞古代的音樂,古人已經不再存在于今天,這使得作者感到悲哀。他感嘆廣闊的四海中沒有知音,孤獨無助。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秋天的景色和表達作者內心的情感,展現了一種凄涼和孤獨的氛圍。作者的悲傷和無奈在詩中得到了表達,同時也反映了古代音樂在當時的境況。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吏散門寂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huái shí shǒu
秋懷十首
lì sàn mén jì jì, chóng míng yè chén chén.
吏散門寂寂,蟲鳴夜沉沉。
sù bì shàng míng yuè, liáng fēng yáo shù yīn.
素壁上明月,涼風搖樹陰。
bēi gē hū bù qiè, gǎn tàn tì yíng jīn.
悲歌忽不愜,感嘆涕盈衿。
xiě cǐ láo luò huái, mò zuò dàn míng qín.
寫此牢落懷,默坐彈鳴琴。
sú ěr bù hào gǔ, gǔ rén yǐ fēi jīn.
俗耳不好古,古人已非今。
bēi zāi kuàng sì hǎi, jié jié wú zhī yīn.
悲哉曠四海,孑孑無知音。
“吏散門寂寂”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二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