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門鳥雀啅黃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蓬門鳥雀啅黃昏”全詩
水闊魚龍陰后出,山空虎豹夜深聞。
西來客引秦川雨,南去秋連楚澤云。
唐漢廢興無處問,西風禾黍但丘墳。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遣興次韻和晁應之四首》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遣興次韻和晁應之四首》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蓬門鳥雀啅黃昏,
歸徑牛羊各有群。
水闊魚龍陰后出,
山空虎豹夜深聞。
西來客引秦川雨,
南去秋連楚澤云。
唐漢廢興無處問,
西風禾黍但丘墳。
中文譯文:
黃昏時分,蓬門中鳥雀啁啾不休,
回家的小徑上,牛羊各自歸群。
廣闊的水面上,魚龍在陰影中浮出,
空山中,虎豹的咆哮在深夜中傳來。
西方的客人帶來了秦川的雨水,
南方的秋天連綿著楚澤的云霧。
唐朝和漢朝的興盛已經無處可問,
西風中,禾稻只能生長在丘墳之上。
詩意: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和歷史興衰為主題,通過描繪黃昏時分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詩中通過描寫蓬門中的鳥雀、回家的牛羊、水中的魚龍、山中的虎豹等自然景物,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機和活力。同時,通過提到西來的客人帶來的雨水和南方秋天的云霧,暗示了不同地域的變化和流動。最后,作者以禾黍生長在丘墳之上來暗示唐漢興盛的時代已經過去,表達了對歷史興衰的思考和感嘆。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物,通過對比不同的景象,展示了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主題。作者通過描寫黃昏時分的景象,將自然景物與歷史興衰相結合,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歷史變遷的感慨。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描繪蓬門中的鳥雀和回家的牛羊,水中的魚龍和山中的虎豹等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機和活力。同時,通過提到西來的客人帶來的雨水和南方秋天的云霧,暗示了不同地域的變化和流動。最后,作者以禾黍生長在丘墳之上來暗示唐漢興盛的時代已經過去,表達了對歷史興衰的思考和感嘆。整首詩詞意境深遠,語言簡練,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示了時光流轉和歷史變遷的主題,給人以深思。
“蓬門鳥雀啅黃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ǎn xìng cì yùn hé cháo yīng zhī sì shǒu
遣興次韻和晁應之四首
péng mén niǎo què zhuó huáng hūn, guī jìng niú yáng gè yǒu qún.
蓬門鳥雀啅黃昏,歸徑牛羊各有群。
shuǐ kuò yú lóng yīn hòu chū, shān kōng hǔ bào yè shēn wén.
水闊魚龍陰后出,山空虎豹夜深聞。
xī lái kè yǐn qín chuān yǔ, nán qù qiū lián chǔ zé yún.
西來客引秦川雨,南去秋連楚澤云。
táng hàn fèi xìng wú chǔ wèn, xī fēng hé shǔ dàn qiū fén.
唐漢廢興無處問,西風禾黍但丘墳。
“蓬門鳥雀啅黃昏”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