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何妍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今日何妍暖”全詩
竹尋穿地筍,梅有犯寒枝。
云物晴無事,禽魚暖自私。
芳菲行滿眼,準擬報愁知。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臘日四首》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臘日四首》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今日何妍暖,
青春亦不遲。
竹尋穿地筍,
梅有犯寒枝。
云物晴無事,
禽魚暖自私。
芳菲行滿眼,
準擬報愁知。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臘月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溫暖春天的期待和對寒冷冬季的不滿。詩中通過描寫竹筍穿地而出、梅花頂風冒寒的形象,表達了生命力的頑強和對春天的渴望。詩人觀察到云彩和自然界的變化,認為它們并不受天氣的影響,而是自私地享受著溫暖。最后,詩人感嘆春天的美景充滿眼前,但自己卻無法擺脫憂愁。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臘月的景象,通過對自然界的觀察和感受,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渴望和對冬季的不滿。詩人通過對竹筍和梅花的描寫,展現了生命的頑強和對美好的追求。詩中的云彩和自然界的變化被賦予了人性化的特點,突顯了詩人對自然界的感受和對人與自然的關系的思考。最后,詩人以自己無法擺脫憂愁的心情作為結尾,給人以深思。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冬季的景象,表達了對春天的渴望和對冬季的不滿,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自然界和人生的思考。
“今日何妍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à rì sì shǒu
臘日四首
jīn rì hé yán nuǎn, qīng chūn yì bù chí.
今日何妍暖,青春亦不遲。
zhú xún chuān dì sǔn, méi yǒu fàn hán zhī.
竹尋穿地筍,梅有犯寒枝。
yún wù qíng wú shì, qín yú nuǎn zì sī.
云物晴無事,禽魚暖自私。
fāng fēi xíng mǎn yǎn, zhǔn nǐ bào chóu zhī.
芳菲行滿眼,準擬報愁知。
“今日何妍暖”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四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