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蕭響枯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蕭蕭響枯櫪”全詩
石色寒更青,蕭蕭響枯櫪。
深行方慘淡,路盡兩崖辟。
群山岔然來,千里平若席。
茲惟東周壤,氣象雄萬國。
山河拱別都,自古帝皇宅。
轘轅天設險,坐制萬夫力。
周公卜遷鼎,彼肯事無益。
天寒僮仆愁,歲晚霜霰逼。
緬思垂堂戒,攬轡三嘆息。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下崿嶺》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下崿嶺》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張耒。這首詩描繪了作者行走在下崿嶺的景象和感受。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陰風吹我衣,左右入石壁。
石色寒更青,蕭蕭響枯櫪。
深行方慘淡,路盡兩崖辟。
群山岔然來,千里平若席。
茲惟東周壤,氣象雄萬國。
山河拱別都,自古帝皇宅。
轘轅天設險,坐制萬夫力。
周公卜遷鼎,彼肯事無益。
天寒僮仆愁,歲晚霜霰逼。
緬思垂堂戒,攬轡三嘆息。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作者行走在下崿嶺的情景,展現了山嶺的險峻和壯麗之美。陰風吹拂著作者的衣袍,左右是高聳的石壁。石壁的顏色寒冷而青翠,發出蕭蕭的聲響,仿佛是枯櫪的聲音。作者深入行走,感受到路途的荒涼和寂寥,直到路的盡頭,兩崖分開,群山突然出現,千里的平原猶如一張展開的席子。
詩中提到的東周壤指的是中國古代的東周國土,表達了作者對這片土地的景象和氣象的贊美,認為它雄偉壯麗,代表著萬國的氣象。山河環繞著都城,自古以來就是帝王的居所。作者提到了轘轅天,指的是古代的交通工具,表達了帝王的權力和威嚴,坐在轘轅天上可以掌控萬夫的力量。然而,作者也提到了周公卜遷鼎的故事,暗示了權力的轉移并不一定帶來實際的益處。
詩的最后幾句表達了作者在寒冷的天氣中行走的困苦和仆人的憂愁,歲末的霜霰逼近。作者回憶起垂堂的教誨,攬住馬韁繩,發出三聲嘆息,表達了對過去的思念和對未來的憂慮。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歷史背景,表達了作者對山嶺景色的贊美和對權力的思考,同時也流露出對時光流轉和未來的憂慮。
“蕭蕭響枯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à è lǐng
下崿嶺
yīn fēng chuī wǒ yī, zuǒ yòu rù shí bì.
陰風吹我衣,左右入石壁。
shí sè hán gèng qīng, xiāo xiāo xiǎng kū lì.
石色寒更青,蕭蕭響枯櫪。
shēn xíng fāng cǎn dàn, lù jǐn liǎng yá pì.
深行方慘淡,路盡兩崖辟。
qún shān chà rán lái, qiān lǐ píng ruò xí.
群山岔然來,千里平若席。
zī wéi dōng zhōu rǎng, qì xiàng xióng wàn guó.
茲惟東周壤,氣象雄萬國。
shān hé gǒng bié dōu, zì gǔ dì huáng zhái.
山河拱別都,自古帝皇宅。
huán yuán tiān shè xiǎn, zuò zhì wàn fū lì.
轘轅天設險,坐制萬夫力。
zhōu gōng bo qiān dǐng, bǐ kěn shì wú yì.
周公卜遷鼎,彼肯事無益。
tiān hán tóng pú chóu, suì wǎn shuāng sǎn bī.
天寒僮仆愁,歲晚霜霰逼。
miǎn sī chuí táng jiè, lǎn pèi sān tàn xī.
緬思垂堂戒,攬轡三嘆息。
“蕭蕭響枯櫪”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二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