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僻處多隙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僻處多隙地”全詩
輕身強骨干,卻老衛正氣。
持錢易百本,僻處多隙地。
雨余土壤滋,栽植勤我隸。
今年時澤足,灌汲免遠致。
朝畦已芬敷,零落發鮮翠。
嗟余百不偶,六尺自知愧。
雖甘老支床,同愿壽閱世。
晨餐入匕箸,美不儷羹胾。
神農豈欺予,魏姥有前志。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種薤》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種薤》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張耒。這首詩詞描述了種植薤實菜的過程,并融入了一些哲理和人生感悟。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薤實菜中芝,仙圣之所嗜。
輕身強骨干,卻老衛正氣。
持錢易百本,僻處多隙地。
雨余土壤滋,栽植勤我隸。
今年時澤足,灌汲免遠致。
朝畦已芬敷,零落發鮮翠。
嗟余百不偶,六尺自知愧。
雖甘老支床,同愿壽閱世。
晨餐入匕箸,美不儷羹胾。
神農豈欺予,魏姥有前志。
這首詩詞的詩意是通過描繪種植薤實菜的過程,表達了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追求。薤實菜被描述為仙圣所喜愛的食物,象征著高尚的品質和價值。作者通過種植薤實菜來強調自己的堅韌和正直,盡管身體虛弱,但仍然保持著堅定的品德和正義之心。
詩中提到了持錢易百本,意味著通過勤勞和智慧可以改變命運。雖然生活在偏僻的地方,但作者通過勤奮努力,使土壤得到滋潤,成功地種植了薤實菜。這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努力的肯定和對命運的掌控。
詩中還提到了朝畦已芬敷,零落發鮮翠,形容薤實菜的生長茂盛和美麗。然而,作者在最后幾句中表達了自己的自省和謙遜之情。他意識到自己身材矮小,與眾不同,但他仍然希望能夠享受長壽,并且相信自己的努力和品德會得到回報。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種植薤實菜的過程,表達了作者對努力、正直和追求的贊美,同時也反映了對自身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思索。
“僻處多隙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ǒng xiè
種薤
xiè shí cài zhōng zhī, xiān shèng zhī suǒ shì.
薤實菜中芝,仙圣之所嗜。
qīng shēn qiáng gǔ gàn, què lǎo wèi zhèng qì.
輕身強骨干,卻老衛正氣。
chí qián yì bǎi běn, pì chǔ duō xì dì.
持錢易百本,僻處多隙地。
yǔ yú tǔ rǎng zī, zāi zhí qín wǒ lì.
雨余土壤滋,栽植勤我隸。
jīn nián shí zé zú, guàn jí miǎn yuǎn zhì.
今年時澤足,灌汲免遠致。
cháo qí yǐ fēn fū, líng luò fà xiān cuì.
朝畦已芬敷,零落發鮮翠。
jiē yú bǎi bù ǒu, liù chǐ zì zhī kuì.
嗟余百不偶,六尺自知愧。
suī gān lǎo zhī chuáng, tóng yuàn shòu yuè shì.
雖甘老支床,同愿壽閱世。
chén cān rù bǐ zhù, měi bù lì gēng zì.
晨餐入匕箸,美不儷羹胾。
shén nóng qǐ qī yǔ, wèi lǎo yǒu qián zhì.
神農豈欺予,魏姥有前志。
“僻處多隙地”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