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明僧舍一窗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眼明僧舍一窗閑”全詩
從今要見廬山面,畫作屏風靜處看。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慈湖中流遇大風舟危甚食時風止游靈巖寺》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慈湖中流遇大風舟危甚食時風止游靈巖寺》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慈湖中遇到大風,舟船岌岌可危,但風停后他游覽了靈巖寺,心情平靜下來。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慈湖中流遇大風,舟船岌岌可危時。
風停后游靈巖寺,心境寧靜如常時。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心境變化,表達了作者在風雨中的不安和在靈巖寺中的寧靜。詩中的慈湖和廬山是具有濃厚文化底蘊的地方,也象征著作者內心的起伏和平靜。
詩詞的詩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自然景觀的描繪:詩中通過描繪慈湖中的大風和舟船的危險,展現了自然界的威力和不可預測性。
2. 心境的變化:作者在大風中心悸不安,但當風停后,他游覽靈巖寺,心境平靜下來,表達了人在自然面前的脆弱和對寧靜的向往。
3. 文化意象的運用:慈湖和廬山作為文化符號,象征著歷史和傳統,通過與自然景觀的結合,增強了詩詞的意境和情感。
這首詩詞的賞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自然與人的關系:詩中通過描繪自然景觀,表達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無力,同時也展現了人與自然的相互影響和依存關系。
2. 內心的起伏與平靜:詩中通過對心境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在風雨中的不安和在靈巖寺中的寧靜,反映了人的內心世界的變化和追求平靜的愿望。
3. 文化符號的運用:慈湖和廬山作為文化符號,豐富了詩詞的意境和情感,同時也體現了作者對歷史和傳統的關注和熱愛。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觀和心境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在風雨中的不安和在靈巖寺中的寧靜,同時也融入了文化符號,豐富了詩詞的意境和情感。它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內心世界的感悟,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眼明僧舍一窗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í hú zhōng liú yù dà fēng zhōu wēi shén shí shí fēng zhǐ yóu líng yán sì
慈湖中流遇大風舟危甚食時風止游靈巖寺
xīn jì xī jiāng làng shì shān, yǎn míng sēng shè yī chuāng xián.
心悸西江浪似山,眼明僧舍一窗閑。
cóng jīn yào jiàn lú shān miàn, huà zuò píng fēng jìng chù kàn.
從今要見廬山面,畫作屏風靜處看。
“眼明僧舍一窗閑”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