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飛野畦啄遺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低飛野畦啄遺粒”全詩
啄食不飽還畏人,嗚呼隔隴自求群。
我行陳宋經大澤,田荒生茅不種麥。
空腸待飽明年禾,鴉鴉爾饑獨奈何。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饑烏詞》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饑烏詞》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北風夜雨烏翅濕,
低飛野畦啄遺粒。
啄食不飽還畏人,
嗚呼隔隴自求群。
我行陳宋經大澤,
田荒生茅不種麥。
空腸待飽明年禾,
鴉鴉爾饑獨奈何。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只饑餓的烏鴉在北風夜雨中苦苦求食的情景。烏鴉低飛于野畦之間,啄食著殘留的谷粒。然而,它啄食的不足以充饑,同時還害怕人類的威脅。詩人感嘆烏鴉只能自求多福,孤獨地在隴山之間尋找食物。
賞析:
《饑烏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烏鴉在饑餓中的困境,表達了詩人對生活困頓的同情和對自然界中微小生命的關注。詩中的北風夜雨和烏鴉的形象,給人一種凄涼、孤獨的感覺。通過烏鴉的形象,詩人抒發了自己對社會底層人民生活困苦的關切,以及對自然環境的擔憂。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貧困和困境的思考,展現了宋代社會的一種普遍現象。這首詩詞通過對烏鴉的描寫,傳達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對人類命運的思考,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低飛野畦啄遺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 wū cí
饑烏詞
běi fēng yè yǔ wū chì shī, dī fēi yě qí zhuó yí lì.
北風夜雨烏翅濕,低飛野畦啄遺粒。
zhuó shí bù bǎo hái wèi rén, wū hū gé lǒng zì qiú qún.
啄食不飽還畏人,嗚呼隔隴自求群。
wǒ xíng chén sòng jīng dà zé, tián huāng shēng máo bù zhǒng mài.
我行陳宋經大澤,田荒生茅不種麥。
kōng cháng dài bǎo míng nián hé, yā yā ěr jī dú nài hé.
空腸待飽明年禾,鴉鴉爾饑獨奈何。
“低飛野畦啄遺粒”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四緝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