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足慰人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亦足慰人心”全詩
清秋有微警,西風生薄陰。
日中無停暉,俯仰忽已沉。
齊紈不足玩,流景逝骎骎。
盛衰寧獨行,巾具密相尋。
蓬茅有佳處,亦足慰人心。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入伏后三日》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入伏后三日》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張耒。這首詩描繪了入伏后的三天景象。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老火熾而焰,端能流弱金。
古老的火焰燃燒得很旺盛,火焰的顏色像流動的黃金。
清秋有微警,西風生薄陰。
秋天已經來臨,微風中帶有一絲涼意,西風吹來,天空變得陰沉。
日中無停暉,俯仰忽已沉。
白天沒有一絲陽光,仰望天空,忽然發現太陽已經西沉。
齊紈不足玩,流景逝骎骎。
天空中的云彩不再美麗,景色流逝得很快。
盛衰寧獨行,巾具密相尋。
興盛和衰敗都是孤獨的旅程,巾帽密密相連。
蓬茅有佳處,亦足慰人心。
蓬草和茅草也有它們美好的地方,足以安慰人的心靈。
這首詩通過描繪入伏后的景象,表達了歲月的流轉和事物的盛衰。作者運用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寫,展示了自然界的變化和人生的無常。詩中的景物變化和孤獨的旅程,反映了人生的起伏和無常,同時也傳達了對自然界的敬畏和對生命的思考。整首詩以簡潔而準確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亦足慰人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rù fú hòu sān rì
入伏后三日
lǎo huǒ chì ér yàn, duān néng liú ruò jīn.
老火熾而焰,端能流弱金。
qīng qiū yǒu wēi jǐng, xī fēng shēng báo yīn.
清秋有微警,西風生薄陰。
rì zhōng wú tíng huī, fǔ yǎng hū yǐ chén.
日中無停暉,俯仰忽已沉。
qí wán bù zú wán, liú jǐng shì qīn qīn.
齊紈不足玩,流景逝骎骎。
shèng shuāi níng dú xíng, jīn jù mì xiāng xún.
盛衰寧獨行,巾具密相尋。
péng máo yǒu jiā chù, yì zú wèi rén xīn.
蓬茅有佳處,亦足慰人心。
“亦足慰人心”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