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過三伏暑初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初過三伏暑初歸”全詩
短日旅愁消美酒,五更鄉夢托晨雞。
江天水冷魚龍蟄,野澤風多鴻雁稀。
塵篋敝貂猶得在,過冬偶免嘆無衣。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八月六日西風極涼如十月間晨起偶題》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八月六日西風極涼如十月間晨起偶題》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初過三伏暑初歸,
風景誰知遽慘凄。
短日旅愁消美酒,
五更鄉夢托晨雞。
江天水冷魚龍蟄,
野澤風多鴻雁稀。
塵篋敝貂猶得在,
過冬偶免嘆無衣。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八月六日的景象,西風吹來的寒意如同十月的早晨。詩人感嘆初過三伏天的酷暑,回歸到這樣凄涼的景色中。短暫的白晝消散了旅途中的愁苦,美酒也無法驅散內心的憂傷。在凌晨時分,鄉村的夢境寄托在清晨的雞鳴聲中。江天的水變得冷冽,魚龍蟄伏,野澤中的風吹得很多,鴻雁也變得稀少。塵篋雖然破舊,但仍然保存著貂皮衣物,讓人在過冬時不至于無衣可穿。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八月六日的景象,通過對自然環境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思考。詩中的景色凄涼,寓意著詩人的孤寂和憂傷。詩人通過對短日、旅途愁苦、鄉村夢境等元素的描繪,展現了他對逝去時光的感慨和對未來的期待。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物質生活的珍惜,塵篋中的貂皮衣物象征著溫暖和保護。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思考和對未來的希望,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初過三伏暑初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ā yuè liù rì xī fēng jí liáng rú shí yuè jiān chén qǐ ǒu tí
八月六日西風極涼如十月間晨起偶題
chū guò sān fú shǔ chū guī, fēng jǐng shéi zhī jù cǎn qī.
初過三伏暑初歸,風景誰知遽慘凄。
duǎn rì lǚ chóu xiāo měi jiǔ, wǔ gēng xiāng mèng tuō chén jī.
短日旅愁消美酒,五更鄉夢托晨雞。
jiāng tiān shuǐ lěng yú lóng zhé, yě zé fēng duō hóng yàn xī.
江天水冷魚龍蟄,野澤風多鴻雁稀。
chén qiè bì diāo yóu dé zài, guò dōng ǒu miǎn tàn wú yī.
塵篋敝貂猶得在,過冬偶免嘆無衣。
“初過三伏暑初歸”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