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風鼓大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烈日炎風鼓大爐”全詩
屏書居士持齋日,掛壁禪僧問法圖。
鄰汲滿攜泉似乳,新舂旋糴米如珠。
飽餐饘粥消長夏,況值饑年不敢余。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伏暑日唯食粥一甌盡屏人事頗逍遙效皮陸體》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伏暑日唯食粥一甌盡屏人事頗逍遙效皮陸體》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炎熱的夏日,作者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自己逍遙自在的生活態度。
詩中描述了作者在炎熱的夏天,躺在藤床上,用瓦枕遮擋陽光,享受清涼。他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屏蔽了外界的喧囂和紛擾。屏書居士持齋日,掛壁禪僧問法圖,表明作者在這個時刻專注于修身養性,追求內心的寧靜。
詩中還描繪了鄰居汲水的場景,他們攜帶著泉水回家,水流如同乳汁一般。同時,作者也提到了自己新舂的米粒,形容其如珍珠般晶瑩剔透。這些描寫展示了生活的細節,突出了詩人對物質生活的滿足和對精神追求的重視。
最后,詩人提到了自己享用饘粥的場景,這是一種簡單而充實的飲食,消解了夏日的炎熱。詩人在饑年時期,更加珍惜食物,不敢浪費余糧。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對內心寧靜的追求,以及對物質生活的滿足和珍惜。通過描繪細節,詩人展示了自己在炎熱夏日中的逍遙生活,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些現實情況。
“烈日炎風鼓大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ú shǔ rì wéi shí zhōu yī ōu jǐn píng rén shì pō xiāo yáo xiào pí lù tǐ
伏暑日唯食粥一甌盡屏人事頗逍遙效皮陸體
liè rì yán fēng gǔ dà lú, téng chuáng wǎ zhěn kāi mén jū.
烈日炎風鼓大爐,藤床瓦枕開門居。
píng shū jū shì chí zhāi rì, guà bì chán sēng wèn fǎ tú.
屏書居士持齋日,掛壁禪僧問法圖。
lín jí mǎn xié quán shì rǔ, xīn chōng xuán dí mǐ rú zhū.
鄰汲滿攜泉似乳,新舂旋糴米如珠。
bǎo cān zhān zhōu xiāo cháng xià, kuàng zhí jī nián bù gǎn yú.
飽餐饘粥消長夏,況值饑年不敢余。
“烈日炎風鼓大爐”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