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臉胭脂分外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醉臉胭脂分外殷”全詩
御袍黃粉天然薄,醉臉胭脂分外殷。
開晚東君留意厚,落遲晴晝伴春閑。
狂來滿插烏紗帽,未擬尊前感鬢斑。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和陳器之謝王澠池牡丹》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和陳器之謝王澠池牡丹》
朝代:宋代
作者:張耒
十首新詩換牡丹,故邀春色入深山。
御袍黃粉天然薄,醉臉胭脂分外殷。
開晚東君留意厚,落遲晴晝伴春閑。
狂來滿插烏紗帽,未擬尊前感鬢斑。
中文譯文:
為了換取十首新詩,我特意請來了春色進入深山。
皇帝的黃色龍袍和臉上的黃粉都天然淡薄,但醉醺醺的面頰上的胭脂卻異常紅艷。
傍晚時分,東君(指春天)很慷慨地停留,我遲遲不離開,與春天共度閑暇的晴朗白天。
我狂放地來到這里,插滿烏紗帽,還沒有打算在尊貴的面前觸動鬢角上的斑白。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篇詩詞,題目是《和陳器之謝王澠池牡丹》。詩人以換取牡丹花為契機,表達了對春天的邀請和對春色的贊美。
詩的前兩句“十首新詩換牡丹,故邀春色入深山”,詩人似乎用自己創作的十首新詩作為交換條件,邀請春天的美景進入深山,這顯露出他對春天的熱切期盼。
接下來的兩句“御袍黃粉天然薄,醉臉胭脂分外殷”,通過皇帝的黃色龍袍和臉上的黃粉與醉態下的紅胭脂的對比,表現了春天的艷麗與皇帝的淡然之間的對比。這種對比既可以理解為春天的美麗超越了人間的華彩,也可以理解為詩人自身的心境與外界的對比。
后面的兩句“開晚東君留意厚,落遲晴晝伴春閑”描繪了春天在傍晚時分停留的場景,說明了春天的慷慨與豐厚,也暗示了詩人與春天共享寧靜閑適的春日時光。
最后兩句“狂來滿插烏紗帽,未擬尊前感鬢斑”,展示了詩人豪放的形象,他滿懷熱情地來到這里,插滿了烏紗帽,但他并沒有打算在尊貴的場合觸動鬢角上的斑白,這表達了詩人的自省和對自己位置的思考。
整首詩以描繪春天的美景為主線,通過鮮明的對比和獨特的表達手法,展現了詩人對春天的渴望、對美的追求以及對自我定位的思考。同時,詩中的意象和情感的流露也為讀者帶來了一幅生動絢麗的春日畫卷。
“醉臉胭脂分外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chén qì zhī xiè wáng miǎn chí mǔ dān
和陳器之謝王澠池牡丹
shí shǒu xīn shī huàn mǔ dān, gù yāo chūn sè rù shēn shān.
十首新詩換牡丹,故邀春色入深山。
yù páo huáng fěn tiān rán báo, zuì liǎn yān zhī fèn wài yīn.
御袍黃粉天然薄,醉臉胭脂分外殷。
kāi wǎn dōng jūn liú yì hòu, luò chí qíng zhòu bàn chūn xián.
開晚東君留意厚,落遲晴晝伴春閑。
kuáng lái mǎn chā wū shā mào, wèi nǐ zūn qián gǎn bìn bān.
狂來滿插烏紗帽,未擬尊前感鬢斑。
“醉臉胭脂分外殷”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