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課最詩成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卷中課最詩成后”全詩
弟子解疑常隱幾,輪人能笑久觀書。
山林沉痼時搔首,松菊耽淫自荷鋤。
干世可能尋一飽,虀鹽未用食無魚。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將赴上庠偶成》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將赴上庠偶成》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張耒。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卷中課最詩成后,
讀完課本最后一篇詩,
枕上功名睡美余。
躺在床上,功名已經獲得,睡得很香甜。
弟子解疑常隱幾,
作為老師,解答學生的問題常常困擾。
輪人能笑久觀書。
能夠輪流來看書的人能夠長久地保持歡笑。
山林沉痼時搔首,
在山林中有時會感到無聊和苦惱,
松菊耽淫自荷鋤。
但我喜歡沉迷于松樹和菊花,自己耕種莊稼。
干世可能尋一飽,
在這個世俗的社會中,可能找到一點滿足,
虀鹽未用食無魚。
虀鹽(一種調味品)還沒有被使用,沒有魚可供食用。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修讀課程之后的得意和滿足感,同時表達了他作為老師的困擾和快樂。他在山林中尋找安慰,喜歡與松樹和菊花為伴,但在世俗中,他仍然感到一些不滿足。詩中表達了對功名利祿的矛盾情感和對自然的向往。整體上,這首詩詞展現了作者對生活的感悟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卷中課最詩成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fù shàng xiáng ǒu chéng
將赴上庠偶成
juǎn zhōng kè zuì shī chéng hòu, zhěn shàng gōng míng shuì měi yú.
卷中課最詩成后,枕上功名睡美余。
dì zǐ jiě yí cháng yǐn jǐ, lún rén néng xiào jiǔ guān shū.
弟子解疑常隱幾,輪人能笑久觀書。
shān lín chén gù shí sāo shǒu, sōng jú dān yín zì hé chú.
山林沉痼時搔首,松菊耽淫自荷鋤。
gàn shì kě néng xún yī bǎo, jī yán wèi yòng shí wú yú.
干世可能尋一飽,虀鹽未用食無魚。
“卷中課最詩成后”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