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洛東流去不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清洛東流去不還”全詩
廟荒古木連空谷,宮廢春蕪入亂山。
南陌絮飛人寂寂,空城花落鳥關關。
登臨幾度游人老,又對東風鬢欲斑。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三鄉懷古》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三鄉懷古》
朝代:宋代
作者:張耒
清洛東流去不還,
漢唐遺事有無間。
廟荒古木連空谷,
宮廢春蕪入亂山。
南陌絮飛人寂寂,
空城花落鳥關關。
登臨幾度游人老,
又對東風鬢欲斑。
中文譯文:
清澈的洛水東流不回,
漢唐的遺事有無盡的間隔。
廢棄的廟宇,古老的樹木連成空谷,
廢棄的宮殿,春天的草花入侵亂山。
南邊的道路上,飛絮四處飄揚,人們寂寞無聲,
空城中的花兒凋零,鳥兒不再歌唱。
幾度登臨這里的游人已經蒼老,
再次面對東風時,發鬢已經斑白。
詩意和賞析:
《三鄉懷古》是張耒所作的一首懷古之作,通過對古代歷史的思考和對當下景象的觀察,表達了對過去輝煌的懷念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
詩中以洛水為背景,洛水是古代中國文化的象征之一,它見證了漢唐時期輝煌的歷史。然而,洛水東流,不再回頭,暗示著時光的流轉不可逆轉,過去的輝煌事物已經遠去,只能留下遺跡和回憶。
詩中提到的廟宇和宮殿廢棄,古木連成空谷,春花入侵亂山,描繪了荒涼和衰敗的景象。這些廢墟和荒山,曾經是繁華和富饒的象征,如今卻荒廢不堪。作者通過這些描寫,表達了對過去輝煌時代的懷念和對現實的失望。
詩中還描繪了南陌絮飛的景象,這里可以聯想到人們離散的形象,暗示著人們的寂寞和無聲。空城中的花兒凋零,鳥兒不再歌唱,進一步增強了荒涼和寂寞的感覺。
最后兩句表達了登臨游覽者的感嘆和對時光流逝的感觸。游人登臨幾度,已經年老,再次面對東風,發鬢已經斑白。這句表達了歲月的流逝和人事的更迭,以及對時光流轉的感慨。
整首詩以悲涼的筆調描繪了過去輝煌的時代逝去后的荒涼景象,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歷史變遷的思考和感慨。通過描寫廢墟和衰敗的景象,以及寂寞和蒼老的人物形象,詩人喚起了讀者對逝去時光的懷念和對現實的反思。
“清洛東流去不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ān xiāng huái gǔ
三鄉懷古
qīng luò dōng liú qù bù hái, hàn táng yí shì yǒu wú jiàn.
清洛東流去不還,漢唐遺事有無間。
miào huāng gǔ mù lián kōng gǔ, gōng fèi chūn wú rù luàn shān.
廟荒古木連空谷,宮廢春蕪入亂山。
nán mò xù fēi rén jì jì, kōng chéng huā luò niǎo guān guān.
南陌絮飛人寂寂,空城花落鳥關關。
dēng lín jǐ dù yóu rén lǎo, yòu duì dōng fēng bìn yù bān.
登臨幾度游人老,又對東風鬢欲斑。
“清洛東流去不還”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