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風送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天高風送雁”全詩
天高風送雁,月冷樹浮霜。
晚菊差池綠,高桐次第黃。
曉來南國夢,不覺寄他鄉。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山夜》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夜》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更漏孤城迥,簾帷靜夜長。
天高風送雁,月冷樹浮霜。
晚菊差池綠,高桐次第黃。
曉來南國夢,不覺寄他鄉。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夜晚的山野景色,表達了詩人在異鄉思念故鄉的情感。詩中通過描寫更漏聲清脆、孤城獨立、簾帷靜謐,展現了夜晚的寂靜和孤寂感。天高風送雁,月寒樹上浮霜,通過自然景觀的描繪,凸顯了寒冷的夜晚氛圍。晚上,菊花仍然嫩綠,而高大的桐樹則逐漸變黃。這種景象傳達了季節的變遷和時光的流逝。第四句表達了詩人在清晨醒來時,忽然產生了身處南國的夢境,感覺自己并不在家鄉。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山夜的景色和抒發思鄉之情,展現了詩人對家鄉的眷戀和遙遠的感嘆。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將讀者帶入一個寂靜而凄涼的夜晚。更漏的聲音、孤城的獨立、簾帷的靜謐,以及天高的風、寒冷的月亮和浮霜的樹木,都營造了一種幽寂的氛圍。這些景象與詩人內心的孤獨與思鄉之情相呼應。
詩中的晚菊和高桐也象征著季節的變遷,揭示了光陰的流逝。晚菊的綠色與高桐的黃色形成了鮮明對比,表達了詩人思鄉的時間已經過去,自己在異鄉的日子也不再久遠。最后一句“曉來南國夢,不覺寄他鄉”,更加強調了詩人在清晨醒來時,突然陷入了南國的夢境,感覺自己并不在家鄉,這進一步加深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山夜》以其獨特的意境和情感表達,展示了宋代詩人張耒的才華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和情感的表達,這首詩詞使讀者感受到了夜晚山野的寂靜和詩人對故鄉的深情厚意。
“天高風送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yè
山夜
gēng lòu gū chéng jiǒng, lián wéi jìng yè zhǎng.
更漏孤城迥,簾帷靜夜長。
tiān gāo fēng sòng yàn, yuè lěng shù fú shuāng.
天高風送雁,月冷樹浮霜。
wǎn jú chā chí lǜ, gāo tóng cì dì huáng.
晚菊差池綠,高桐次第黃。
xiǎo lái nán guó mèng, bù jué jì tā xiāng.
曉來南國夢,不覺寄他鄉。
“天高風送雁”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六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