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有游貆意甚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下有游貆意甚馴”全詩
時哉兩猿掛復蹲,其一抱子為屈伸。
下有游貆意甚馴,雄雌嬉游循水濱。
沐猴遇麞愕欲奔,據高自得俯而捫。
懸之門堂閱疑真,妙哉易生筆有神,以此成名以終身。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麞猿圖》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麞猿圖》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張耒。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陰巖萬古無纖塵,
木石翠潤無冬春。
時哉兩猿掛復蹲,
其一抱子為屈伸。
下有游貆意甚馴,
雄雌嬉游循水濱。
沐猴遇麞愕欲奔,
據高自得俯而捫。
懸之門堂閱疑真,
妙哉易生筆有神,
以此成名以終身。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畫卷,畫中描繪了一對猿猴和一只麞(麋鹿)的情景。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猿猴和麞的活動來表達作者對自然界生靈活動的贊嘆和思考。詩中融入了藝術家的感悟和審美,表達了對自然生命力的敬畏和對藝術創作的追求。
賞析:
這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線,通過描繪猿猴和麞的活動來表達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首先,詩中的“陰巖萬古無纖塵,木石翠潤無冬春”描繪了景物的清幽和恒久的美麗,展現了自然界的恢弘和永恒。接著,詩中描述了兩只猿猴相互嬉戲、玩耍的情景,其中一只猿猴還抱著自己的孩子,展示了生命的延續和親情的表達。下面是一只溫順的麞,和雄雌猿猴在水邊歡快地嬉戲。然后,詩中出現了一只沐猴(指作者自己)遇到麞時的情景,沐猴在高處靜靜觀察、感受自然,表達了對自然界的敬畏和欣賞。最后,詩人提到自己將這幅畫懸掛在門堂之上,每次觀賞時都感到疑惑真實,贊嘆畫筆的靈動和神奇。詩人通過這幅畫作,以及自己對自然的感悟和藝術創作的追求,成就了自己的名聲,給自己終身的成就。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具體而細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的熱愛和對生命的思考。同時,詩中融入了藝術家的感悟和審美,通過描繪畫作和藝術創作的力量,表達了對藝術的追求和對藝術家的贊美。這首詩既展現了自然界的美麗和生命的活力,又表達了作者對藝術的熱愛和對藝術創作的追求,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思想內涵。
“下有游貆意甚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āng yuán tú
麞猿圖
yīn yán wàn gǔ wú xiān chén, mù shí cuì rùn wú dōng chūn.
陰巖萬古無纖塵,木石翠潤無冬春。
shí zāi liǎng yuán guà fù dūn, qí yī bào zi wèi qū shēn.
時哉兩猿掛復蹲,其一抱子為屈伸。
xià yǒu yóu huán yì shén xún, xióng cí xī yóu xún shuǐ bīn.
下有游貆意甚馴,雄雌嬉游循水濱。
mù hóu yù zhāng è yù bēn, jù gāo zì dé fǔ ér mén.
沐猴遇麞愕欲奔,據高自得俯而捫。
xuán zhī mén táng yuè yí zhēn, miào zāi yì shēng bǐ yǒu shén,
懸之門堂閱疑真,妙哉易生筆有神,
yǐ cǐ chéng míng yǐ zhōng shēn.
以此成名以終身。
“下有游貆意甚馴”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