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發清泠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濯發清泠泉”全詩
濯發清泠泉,月明不能去。
更憐垂綸叟,靜若沙上鷺。
一論白云心,千里滄州趣。
蘆中野火盡,浦口秋山曙。
嘆息分枝禽,何時更相遇?
作者簡介(錢起)
藍田溪與漁者宿鑒賞
在古典詩詞中,以漁父為題材的作品,從楚辭《漁父》起,多不勝數。古代詩人常把漁夫視為隱者形象。一般寫漁夫的作品多客觀描繪其飄然物外、自得其樂,而錢起這首五古卻寫了“與漁者宿”,別出蹊徑,饒有新趣。
詩的前六句寫愛漁者的居住地。詩人漂游在外,到了藍田溪漁者的住處,覺得找到了自己追尋的理想境地。本來就是“獨游屢忘歸”的,何況此時到了一個隱者棲息的地方,則更感到得其所哉。這里有清泉明月,有隱逸高士,境合于心,人合于情,自然更是心愜神怡了。詩人描寫對藍田溪的喜好,層層推進,“況此隱淪處”,意為更加“忘歸”,繼而以水清可以濯發,月明使人留戀,進一步說明隱淪處的美好。
最后以“更憐垂綸叟”,更愛那老漁翁,歸結到愿和漁者同宿的期望上。隱處的好,就在于這里“清”、“明”、“靜”,作者將這些意念以特有的景物予以編織,構成了一幅世外桃源的美好圖景。
詩的中間四句寫與漁者宿的樂趣。詩人與漁者宿,并不是因為旅途無處可棲,而是清夜長談,得到了知音。談論之中,漁者飄然物外的情懷,千里滄洲的樂趣,使自己心向往之。“白云心”,用陶潛《歸去來辭》“云無心而出岫”意,就如柳宗元《漁翁》中寫“巖上無心云相逐”以喻隱者之意一樣。“滄洲趣”,即隱居水邊之趣。滄洲,濱水的地方。古代常作為隱士的居處。詩人與漁者同宿,縱談隱居之道,遁世之樂,不覺野火燒盡,東方破曉。可見兩人通宵煮水烹茗,暢談不休,其樂融融。
最后兩句寫與漁者不忍分別之情。詩人為此時分手如飛禽各棲其枝而嘆息,不知何時再得相遇,惆悵不已。由此又將與漁者宿的感情推進一層。
古代詩詞中寫隱士多寫不遇。隱士隱姓埋名,遁世避居,要寫時往往“以影寫竿”,如唐代賈島的《訪隱者不遇》,丘為的《尋西山隱者不遇》,陸暢的《送李山人歸山》,宋代魏野的《尋隱者不遇》等等。
如要寫相遇之人,多寫漁者、樵者、耕者,而很少如錢起這樣寫與隱居的漁者同宿的。錢起這樣寫,增強了人們對隱者的生活與情志的真實感,同時從詩人吐露的與漁者同宿的投契、眷念上,表現了他的胸襟。
“濯發清泠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án tián xī yǔ yú zhě sù
藍田溪與漁者宿
dú yóu lǚ wàng guī, kuàng cǐ yǐn lún chù.
獨游屢忘歸,況此隱淪處。
zhuó fā qīng líng quán, yuè míng bù néng qù.
濯發清泠泉,月明不能去。
gèng lián chuí lún sǒu, jìng ruò shā shàng lù.
更憐垂綸叟,靜若沙上鷺。
yī lùn bái yún xīn, qiān lǐ cāng zhōu qù.
一論白云心,千里滄州趣。
lú zhōng yě huǒ jǐn, pǔ kǒu qiū shān shǔ.
蘆中野火盡,浦口秋山曙。
tàn xī fēn zhī qín, hé shí gèng xiāng yù?
嘆息分枝禽,何時更相遇?
“濯發清泠泉”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