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時北去懷陳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他時北去懷陳跡”全詩
他時北去懷陳跡,寒竹疏梅黃土岡。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聽鳴禽》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聽鳴禽》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張耒。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流滯江邊鬢已霜,
又聞春鳥啅朝陽。
他時北去懷陳跡,
寒竹疏梅黃土岡。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流離失所的人,在江邊度過了許多歲月,已經年老且鬢發已經布滿霜。然而,他仍然能夠聽到春天鳥兒的歌唱,它們在朝陽的照耀下歡快地啁啾。這讓他回憶起過去的時光,懷念著他曾經在北方留下的痕跡。他此刻身處于寒冷的竹林、稀疏的梅花和黃土丘陵之間。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失意人物的心境和情感。作者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人生的變遷和時光的流逝。江邊的景象與主人公的蒼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顯了歲月無情的痕跡。然而,詩中的春鳥的歌唱給予了主人公一絲希望和慰藉,它們的歌聲仿佛勾勒出了一幅春天的畫面,讓人感受到生命的生機和美好。這種對比和矛盾的描繪,使詩中的情感更加深刻和豐富。
詩的最后兩句描述了主人公在寒冷的環境中的身世和思考。寒竹、疏梅和黃土岡象征著艱苦和貧困,也暗示了主人公曾經經歷過的艱難歲月。然而,這些景物也喚起了他對過去的回憶和思念,北方的陳跡成為他心中永遠無法磨滅的記憶。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刻的情感表達,展現了作者對生命和人生經歷的思考和感慨。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簡練、凄美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流離失所的人的心境和情感,通過自然景物的對比和襯托,表達了歲月的流逝和人生的變遷。詩中的春鳥歌唱給予了主人公希望和慰藉,同時也喚起了他對過去的回憶和思念。整首詩通過對自然和人生的描繪,讓人感受到時間的無情和生命的脆弱,同時也展現了人們對美好回憶和渴望的追求。
“他時北去懷陳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īng míng qín
聽鳴禽
liú zhì jiāng biān bìn yǐ shuāng, yòu wén chūn niǎo zhuó zhāo yáng.
流滯江邊鬢已霜,又聞春鳥啅朝陽。
tā shí běi qù huái chén jī, hán zhú shū méi huáng tǔ gāng.
他時北去懷陳跡,寒竹疏梅黃土岡。
“他時北去懷陳跡”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