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為吏救無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我身為吏救無術”全詩
良人傭車斃車下,老婦抱子啼空室。
秋風九月天已寒,饑腸不飽衣苦單。
我身為吏救無術,坐視啼泣空丸瀾。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一畝》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一畝》是宋代詩人張耒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一畝秋蔬半成實,
灶突無煙已三日。
良人傭車斃車下,
老婦抱子啼空室。
秋風九月天已寒,
饑腸不飽衣苦單。
我身為吏救無術,
坐視啼泣空丸瀾。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貧困的農家景象,通過描寫農田、家庭、個人的困境,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批判和自己無力改變現狀的無奈之情。
首先,詩中提到的一畝秋蔬半成實和灶突無煙已三日,表現了農家收成不佳和生活的艱難。一畝土地的農作物只有一半成熟,說明農家的經濟狀況不好。而灶突無煙已三日,意味著農家沒有足夠的柴火,無法做飯燒水,生活陷入困境。
其次,詩中描述了良人傭車斃車下,老婦抱子啼空室。良人指的是丈夫,傭車是為了賺取生活費而外出工作,但車子卻出了意外,無法繼續工作。老婦抱子啼空室,則暗示著家中沒有別的人幫助,老婦只能獨自面對困境,感到無助和孤獨。
詩中還提到了秋風九月天已寒,饑腸不飽衣苦單。這表明在寒冷的九月,作者面臨著饑餓和衣不蔽體的困境。饑腸不飽和衣苦單的描寫,強調了作者身處貧困中的痛苦和無奈。
最后兩句“我身為吏救無術,坐視啼泣空丸瀾”,表達了作者作為一個官員,面對困苦百姓的無力和無奈。吏救無術意味著作者無法通過自己的職位來改變農家的困境,只能坐視著人們的哭泣和苦難。
整首詩詞以寫實的手法展示了農家的困境和社會的不公,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關切和對貧困境況的痛苦感受。通過深情的描繪和真摯的情感表達,詩詞呈現了一種深深的社會意識和對人民疾苦的同情。
“我身為吏救無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 mǔ
一畝
yī mǔ qiū shū bàn chéng shí, zào tū wú yān yǐ sān rì.
一畝秋蔬半成實,灶突無煙已三日。
liáng rén yōng chē bì chē xià, lǎo fù bào zi tí kōng shì.
良人傭車斃車下,老婦抱子啼空室。
qiū fēng jiǔ yuè tiān yǐ hán, jī cháng bù bǎo yī kǔ dān.
秋風九月天已寒,饑腸不飽衣苦單。
wǒ shēn wéi lì jiù wú shù, zuò shì tí qì kōng wán lán.
我身為吏救無術,坐視啼泣空丸瀾。
“我身為吏救無術”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