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腳不下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兩腳不下堂”全詩
蓬茅數椽屋,何處有清涼。
惟有攝心坐,憩此真道場。
清虛無一物,焚灼不能傷。
自我知此趣,兩腳不下堂。
人皆笑我拙,我亦笑人狂。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畏暑不出》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畏暑不出》是宋代張耒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赫赫三萬里,共煮一鼎湯。
蓬茅數椽屋,何處有清涼。
惟有攝心坐,憩此真道場。
清虛無一物,焚灼不能傷。
自我知此趣,兩腳不下堂。
人皆笑我拙,我亦笑人狂。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于炎熱夏天的厭倦和對清涼的向往,以及他對于寧靜修身的追求。作者通過對環境的描繪和自我反思,表達了對塵世煩擾的厭惡和對內心安寧的渴望。
賞析:
詩的開篇寫道“赫赫三萬里,共煮一鼎湯”,赫赫三萬里形容的是酷熱的夏天,而“共煮一鼎湯”則暗示了眾人共同承受高溫的苦痛。接下來的兩句“蓬茅數椽屋,何處有清涼”,表達了作者對于清涼之地的向往,卻發現周圍環境都是簡陋而沒有清涼可尋。
然后,詩人表達了一種對于內心寧靜的追求,“惟有攝心坐,憩此真道場”,他通過專注于內心的修養,找到了真正的道場,這里是一個可以休憩和平靜思考的地方。接下來的兩句“清虛無一物,焚灼不能傷”,表達了在這個清凈的心境中,一切塵世的煩惱都被燒盡,無法傷害到內心。
最后兩句“自我知此趣,兩腳不下堂。人皆笑我拙,我亦笑人狂”,表達了作者對于內心追求的自我認知和堅持。他明白自己所追求的寧靜與眾不同,不受世俗的眼光所左右,即使被人嘲笑,他也會堅守自己的信念,并笑看他人的狂妄。
整首詩詞通過對環境和內心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于炎熱夏天的厭倦和對內心寧靜的追求,展現了一種超脫塵世的態度和堅守內心信念的勇氣。
“兩腳不下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èi shǔ bù chū
畏暑不出
hè hè sān wàn lǐ, gòng zhǔ yī dǐng tāng.
赫赫三萬里,共煮一鼎湯。
péng máo shù chuán wū, hé chǔ yǒu qīng liáng.
蓬茅數椽屋,何處有清涼。
wéi yǒu shè xīn zuò, qì cǐ zhēn dào chǎng.
惟有攝心坐,憩此真道場。
qīng xū wú yī wù, fén zhuó bù néng shāng.
清虛無一物,焚灼不能傷。
zì wǒ zhī cǐ qù, liǎng jiǎo bù xià táng.
自我知此趣,兩腳不下堂。
rén jiē xiào wǒ zhuō, wǒ yì xiào rén kuáng.
人皆笑我拙,我亦笑人狂。
“兩腳不下堂”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