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荒用馮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包荒用馮河”全詩
秦收鄭渠成,晉得楚材多。
用人當其物,不但軸與薖。
六通而四闢,玉燭四時和。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和邢惇夫秋懷十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邢惇夫秋懷十首》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王度無畦畛,包荒用馮河。
秦收鄭渠成,晉得楚材多。
用人當其物,不但軸與薖。
六通而四闢,玉燭四時和。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不同朝代的人才和管理之道,表達了作者對治理國家的思考和對理想社會的向往。詩中提到了王度、包荒、秦收、鄭渠、晉得、楚材等人物和地名,以及六通、四闢、玉燭等象征性的詞語,這些都是在表達對社會治理和人才選拔的觀察和思考。
賞析:
1. 詩詞以對比的方式,通過列舉不同朝代的人物和地名,表達了作者對于歷史上不同時期的人才選拔和國家治理的反思。這反映了黃庭堅對于政治和社會現象的關注。
2. 詩中提到的王度、包荒、秦收、鄭渠、晉得、楚材等人物和地名,代表了不同朝代的人才和地域,暗含了作者對于歷史文化的了解和思考。
3. 詩詞中的“用人當其物,不但軸與薖”表達了作者對于用人的觀點。作者認為應該根據人才的實際能力和特點來合理安排其工作和職責,而不是僅僅按照一種固定的標準來評判和使用人才。
4. “六通而四闢,玉燭四時和”是詩中的象征性表達,暗示了一個和諧繁榮的社會狀態。六通指六通四達,即六通四海,表示國家疆域的廣闊和國力的強盛;四闢指四面擴張,表示國家疆域的邊界擴展;玉燭四時和則象征著國家社會的安定和繁榮。
這首詩詞通過對歷史和社會現象的觀察,表達了作者對于社會治理和人才選拔的思考和期望,以及對于和諧繁榮社會的向往。它展現了黃庭堅作為文人士子的思想境界和對于社會問題的關注。
“包荒用馮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xíng dūn fū qiū huái shí shǒu
和邢惇夫秋懷十首
wáng dù wú qí zhěn, bāo huāng yòng féng hé.
王度無畦畛,包荒用馮河。
qín shōu zhèng qú chéng, jìn dé chǔ cái duō.
秦收鄭渠成,晉得楚材多。
yòng rén dāng qí wù, bù dàn zhóu yǔ kē.
用人當其物,不但軸與薖。
liù tōng ér sì pì, yù zhú sì shí hé.
六通而四闢,玉燭四時和。
“包荒用馮河”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