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事恒八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十事恒八九”全詩
未見歷下人,徒傾歷城酒。
從來親骨肉,不免相可不。
但愿崇事實,虛名等箕斗。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用明發不寐有懷二人為韻寄李秉彝德叟》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用明發不寐有懷二人為韻寄李秉彝德叟》是宋代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清晨醒來無法入眠,心中思念兩位朋友,寫下這首詩以寄給李秉彝,他是位有德行的老者。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清晨難以入眠的情景,思念兩位朋友,而以這首詩寄給了李秉彝,他是一位德行高尚的老者。詩中表達了人生常常不如意的現實,十件事情中有八九件都不順心。作者自嘆命運不如意,未曾見到歷下的人,卻只能傾倒在歷城的酒中。盡管有親近的親人和朋友,但彼此之間難免會有誤解和爭執。作者希望能夠珍惜實際的事物,不被虛名所蒙蔽。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人生不如意和現實困境的感慨。黃庭堅以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勾勒出了自己內心的苦悶和困惑。詩詞中的“十事恒八九”表達了人生常常遭遇挫折和不順心的現實。作者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展現了對人際關系的思考和對名利的淡泊態度。
詩詞中的“未見歷下人,徒傾歷城酒”表達了作者在人際關系中的孤獨和失望之情。歷下和歷城都是指當時的地名,歷下人指的是與作者有交往的人,而歷城酒則是指在歷城的酒樓中沉迷于飲酒的意象。作者抒發了對人際關系中的痛苦和困擾的感嘆,同時也反映了自己對于追求名利的冷靜和懷疑態度。
最后兩句“但愿崇事實,虛名等箕斗”表達了作者對于追求實際和真實的事物的希望。箕斗是古代農具,形狀簡單樸素,象征著真實的本質。作者希望自己能夠珍惜實際的事物,超越虛名和名利的追求,以真實和樸素的態度來面對人生的困境。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對人生不如意和名利追求的反思。通過對現實的感慨和對真實的追求,表達了作者對于追求實際和珍惜真實的態度和價值觀。
“十事恒八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òng míng fā bù mèi yǒu huái èr rén wéi yùn jì lǐ bǐng yí dé sǒu
用明發不寐有懷二人為韻寄李秉彝德叟
rén shēng bù rú yì, shí shì héng bā jiǔ.
人生不如意,十事恒八九。
wèi jiàn lì xià rén, tú qīng lì chéng jiǔ.
未見歷下人,徒傾歷城酒。
cóng lái qīn gǔ ròu, bù miǎn xiāng kě bù.
從來親骨肉,不免相可不。
dàn yuàn chóng shì shí, xū míng děng jī dòu.
但愿崇事實,虛名等箕斗。
“十事恒八九”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