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息不食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嘆息不食陳”全詩
交情未曾改,天地忽趨新。
東風無行跡,佳氣滿城闉。
麥苗生陂隴,嘆息不食陳。
誰能裹飯來,定是寂寞人。
一曲古流水,試拂弦上塵。
古木少生意,輪囷臥河濱。
慚愧桃與李,相隨見陽春。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次韻感春五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感春五首》是宋代詩人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與子桑友,既往雨彌旬。
交情未曾改,天地忽趨新。
東風無行跡,佳氣滿城闉。
麥苗生陂隴,嘆息不食陳。
誰能裹飯來,定是寂寞人。
一曲古流水,試拂弦上塵。
古木少生意,輪囷臥河濱。
慚愧桃與李,相隨見陽春。
詩意:
這首詩是黃庭堅寫給他的好友子桑的五首詩之一。詩人與子桑的友情已經經歷了長時間的相知相惜,雖然這段時間里有過大雨,但他們的交情并沒有因此改變。他們的友情在這新的天地中變得更加珍貴。東風吹來,沒有留下痕跡,但帶來了美好的氣息彌漫整個城市。麥苗在陂隴間生長,詩人不禁嘆息,心情沉重。他想要尋找一個能為他包飯的人,因為那個人一定是孤獨寂寞的。他試著彈起一曲古老的流水樂曲,希望能拂去琴弦上的塵埃。古木靜默無聲,只有輪囷臥在河邊。詩人感到愧疚,因為他與桃花和李花相伴,卻沒有能和它們一起見到陽春的機會。
賞析:
這首詩以抒發詩人對友情和生活的感慨為主題,展現了黃庭堅細膩的情感和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能力。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表達內心情感,傳達了對友情的珍視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詩中的雨彌旬和天地忽趨新,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萬物變遷之快。東風無行跡,佳氣滿城闉,展現了春天的氣息彌漫在城市的每個角落,給人一種愉悅的感覺。
詩人借麥苗生陂隴的景象,表達了自己對生活的憂慮和對時光流逝的感嘆。他希望能找到一個能為他包飯的人,暗示了他內心的孤獨和寂寞。
詩人試拂弦上塵,表達了對古老音樂的追求和對塵世瑣事的排遣。古木少生意,輪囷臥河濱,描繪了寂靜的自然景象,與詩人內心的孤寂相呼應。
最后兩句“慚愧桃與李,相隨見陽春”,詩人以自己和桃花、李花的比喻,表達了對自己無法享受陽春的愧疚之情。
整首詩情感細膩,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內心情感的抒發,展示了詩人對友情和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內心情感的抒發,展示了詩人對友情和生活的思考和感悟。整體氛圍雖然略帶憂愁,但也透露出對友情珍視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這首詩以其深情而蘊含哲理的表達方式,展示了黃庭堅才華橫溢的詩歌才能和豐富的內心世界。
“嘆息不食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gǎn chūn wǔ shǒu
次韻感春五首
wǒ yǔ zǐ sāng yǒu, jì wǎng yǔ mí xún.
我與子桑友,既往雨彌旬。
jiāo qíng wèi zēng gǎi, tiān dì hū qū xīn.
交情未曾改,天地忽趨新。
dōng fēng wú xíng jī, jiā qì mǎn chéng yīn.
東風無行跡,佳氣滿城闉。
mài miáo shēng bēi lǒng, tàn xī bù shí chén.
麥苗生陂隴,嘆息不食陳。
shuí néng guǒ fàn lái, dìng shì jì mò rén.
誰能裹飯來,定是寂寞人。
yī qǔ gǔ liú shuǐ, shì fú xián shàng chén.
一曲古流水,試拂弦上塵。
gǔ mù shǎo shēng yì, lún qūn wò hé bīn.
古木少生意,輪囷臥河濱。
cán kuì táo yǔ lǐ, xiāng suí jiàn yáng chūn.
慚愧桃與李,相隨見陽春。
“嘆息不食陳”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