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許知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日許知非”全詩
虎狼舐吻血,自哺胃與肌。
同在天地閑,六鑿相識知。
父母臨萬物,大道甚坦夷。
百年修不善,一日許知非。
虎狼有悛心,還與圣人齊。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觀道二篇》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觀道二篇》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圣人用仁心,惻傷路傍兒。
虎狼舐吻血,自哺胃與肌。
同在天地閑,六鑿相識知。
父母臨萬物,大道甚坦夷。
百年修不善,一日許知非。
虎狼有悛心,還與圣人齊。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黃庭堅對人性和道德的思考。他認為圣人以仁心對待世人,對路旁的孩子們的困苦心生憐憫。虎狼舔舐自己的傷口,自我滋養,而圣人則用仁愛之心滋養他人。在天地之間,所有生靈相互認識和了解。父母同樣對待萬物,大道通達平和。然而,百年修行都不能完善自己的善行,需要一天一天地不斷思考、學習和進步。就像虎狼有時也會悔過改過,與圣人心靈相通。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比虎狼和圣人的行為,以及父母和大道的態度,揭示了人性和道德的不同方面。詩中的"圣人"代表了高尚的道德標準,以仁愛之心對待他人,關懷弱者。與之相反的是虎狼,它們以自私殘忍的方式生存,舔舐自己的傷口來自我滋養。通過這種對比,黃庭堅強調了人性的復雜性和道德的重要性。
詩中的"父母"和"大道"象征了關愛和普遍的道德準則。父母對待萬物都充滿愛心,而大道則是通達平和、無私的。然而,詩中也指出,要修行和培養道德品質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人們需要每天都反思和學習,才能趨近于圣人的境地。
這首詩詞通過簡練而深刻的語言,展示了黃庭堅對人性與道德的思考。他呼吁人們用仁愛之心對待他人,不斷反思自身,并追求道德的完善。這首詩詞以其深邃的思想和富有啟迪意義的內容,使讀者在品味中得到心靈的感悟。
“一日許知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ān dào èr piān
觀道二篇
shèng rén yòng rén xīn, cè shāng lù bàng ér.
圣人用仁心,惻傷路傍兒。
hǔ láng shì wěn xuè, zì bǔ wèi yǔ jī.
虎狼舐吻血,自哺胃與肌。
tóng zài tiān dì xián, liù záo xiāng shí zhī.
同在天地閑,六鑿相識知。
fù mǔ lín wàn wù, dà dào shén tǎn yí.
父母臨萬物,大道甚坦夷。
bǎi nián xiū bù shàn, yī rì xǔ zhī fēi.
百年修不善,一日許知非。
hǔ láng yǒu quān xīn, hái yǔ shèng rén qí.
虎狼有悛心,還與圣人齊。
“一日許知非”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