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原埋此佳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九原埋此佳士”全詩
九原埋此佳士,百草無情自春。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和東坡送仲天貺王元直六言韻五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東坡送仲天貺王元直六言韻五首》是宋代詩人黃庭堅的作品。這首詩詞表達了對朝廷選拔人才的希望和對自然循環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天子文明浚哲,
今年不次用人。
九原埋此佳士,
百草無情自春。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贊美天子明智而博學的品質開篇,表達了對朝廷選拔人才的期待。黃庭堅希望朝廷能夠重視人才,積極運用他們的才能來治理國家。接著,詩人提到了九原,九原是傳說中的仙山,象征著美好和寧靜。他將九原與埋葬佳士聯系在一起,表達了對被埋沒的才華橫溢之人的痛惜和惋惜之情。最后兩句"百草無情自春"表明自然界的萬物生長無情地按照季節循環,不會因人的離世或才華的埋沒而停止。這種對自然循環的思考,與前文對人才的呼喚形成鮮明的對比,凸顯了人才與自然界的不同,同時也暗示了人才的珍貴和可貴。
總體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天子和人才的贊美,以及對自然循環的思考,表達了對社會選拔人才的期待和對人才的珍視之情。它呼喚著社會應該重視人才,善用人材,使之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同時,詩人也通過對自然界的描繪,表達了對人才的珍貴和對生命的思考。整首詩詞意境深遠,既有社會寓意,又有人生哲理,展現了黃庭堅深邃的思想和對社會現實的關注。
“九原埋此佳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dōng pō sòng zhòng tiān kuàng wáng yuán zhí liù yán yùn wǔ shǒu
和東坡送仲天貺王元直六言韻五首
tiān zǐ wén míng jùn zhé, jīn nián bù cì yòng rén.
天子文明浚哲,今年不次用人。
jiǔ yuán mái cǐ jiā shì, bǎi cǎo wú qíng zì chūn.
九原埋此佳士,百草無情自春。
“九原埋此佳士”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