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巢未拮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歸巢未拮據”全詩
往日推忠厚,窮年領轉輸。
一床遺杖屨,萬事委錙銖。
豈有蒼茫恨,歸巢未拮據。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文安國挽詞二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文安國挽詞二首》是宋代詩人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七閩家舉子,百粵海還珠。
往日推忠厚,窮年領轉輸。
一床遺杖屨,萬事委錙銖。
豈有蒼茫恨,歸巢未拮據。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黃庭堅對于自己所處的困境和對人生的思考。
詩的開篇寫到自己是七閩(福建)的舉子,也就是通過科舉考試而成為官員,而后又被調任到百粵(廣東廣西)地區。"海還珠"這句意味著黃庭堅離開故鄉,將離自己最親近的人和事物,就像珍貴的珠寶一樣留在了故鄉之中。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過去的歲月和自己的處境。"推忠厚"指的是黃庭堅過去被人推崇為忠誠正直之人,"領轉輸"則指他長期擔任公職,負責轉運糧食,這里有著一種責任和壓力。"一床遺杖屨"表達了黃庭堅離開故鄉時只帶著一些行李,其中包括遺留下來的家傳的拐杖和鞋履,它們象征著離別和遷徙。"萬事委錙銖"則表示黃庭堅對于萬事的處理都非常小心謹慎,毫不馬虎。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豈有蒼茫恨"意味著詩人并沒有對于離鄉背井而產生深深的懊惱和怨恨,"歸巢未拮據"則表示詩人渴望歸屬之地,并且對未來的生活并不擔憂。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詞句描繪了詩人的離鄉之苦和對于人生困境的思考,表達了黃庭堅堅韌不拔、坦然接受命運的精神。
“歸巢未拮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én ān guó wǎn cí èr shǒu
文安國挽詞二首
qī mǐn jiā jǔ zǐ, bǎi yuè hǎi huán zhū.
七閩家舉子,百粵海還珠。
wǎng rì tuī zhōng hòu, qióng nián lǐng zhuǎn shū.
往日推忠厚,窮年領轉輸。
yī chuáng yí zhàng jù, wàn shì wěi zī zhū.
一床遺杖屨,萬事委錙銖。
qǐ yǒu cāng máng hèn, guī cháo wèi jié jū.
豈有蒼茫恨,歸巢未拮據。
“歸巢未拮據”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