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是故人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乃是故人來”全詩
石上千年柏,材高用苦遲。
絲亂猶可埋,心亂不可治。
竹齋聞履聲,乃是故人來。
匏苦只多葉,水深難為涉。
土床不安席,象床臥燁燁。
革與井同功,守道非關怯。
木直常先伐,樗櫟萬世葉。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八音歌贈晁堯民》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八音歌贈晁堯民》是宋代詩人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金生寒沙中,見別會有時。
石上千年柏,材高用苦遲。
絲亂猶可埋,心亂不可治。
竹齋聞履聲,乃是故人來。
匏苦只多葉,水深難為涉。
土床不安席,象床臥燁燁。
革與井同功,守道非關怯。
木直常先伐,樗櫟萬世葉。
詩意:
這首詩詞以八音之名,歌頌了晁堯民,表達了對友誼的珍視,并通過自然界的比喻來抒發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賞析:
黃庭堅在這首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手法,將自然界的景物與人生境遇相聯系,表達出作者對友情和人生的感慨。
首句"金生寒沙中,見別會有時",描繪了金屬在寒冷的沙子中生長,暗示了友情的珍貴和分離的痛苦。接下來的幾句"石上千年柏,材高用苦遲。絲亂猶可埋,心亂不可治",通過柏樹和亂絲的形象,表達了人生事物的延續和心情的無法平靜。
接著,詩中出現了"竹齋聞履聲,乃是故人來",此句以竹子的清脆聲音來象征友情的回歸,抒發了對故人的思念和歡迎。
"匏苦只多葉,水深難為涉。土床不安席,象床臥燁燁"這兩句用匏瓜葉子和象牙床來比喻人生中的困境和舒適,表達了作者對困苦與安逸的思考。
最后兩句"革與井同功,守道非關怯。木直常先伐,樗櫟萬世葉",以革命和井水的形象,表達了守道和堅定的意志。樗櫟的葉子象征著代代相傳的精神。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界的景物,以及運用比喻和象征手法,抒發了作者對友情、人生和堅持信念的思考和感慨,展示了黃庭堅獨特的詩意和情感表達能力。
“乃是故人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ā yīn gē zèng cháo yáo mín
八音歌贈晁堯民
jīn shēng hán shā zhōng, jiàn bié huì yǒu shí.
金生寒沙中,見別會有時。
shí shàng qiān nián bǎi, cái gāo yòng kǔ chí.
石上千年柏,材高用苦遲。
sī luàn yóu kě mái, xīn luàn bù kě zhì.
絲亂猶可埋,心亂不可治。
zhú zhāi wén lǚ shēng, nǎi shì gù rén lái.
竹齋聞履聲,乃是故人來。
páo kǔ zhǐ duō yè, shuǐ shēn nán wéi shè.
匏苦只多葉,水深難為涉。
tǔ chuáng bù ān xí, xiàng chuáng wò yè yè.
土床不安席,象床臥燁燁。
gé yǔ jǐng tóng gōng, shǒu dào fēi guān qiè.
革與井同功,守道非關怯。
mù zhí cháng xiān fá, chū lì wàn shì yè.
木直常先伐,樗櫟萬世葉。
“乃是故人來”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