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元明以寡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蓋元明以寡過”全詩
斟酌世故,銓品人物,則不如其弟知命,而無知命強項好勝之累。
蓋元明以寡過,而知命以傲世。
如魯直者,欲寡過而未能,以傲世則不敢。
自江南乘一虛舟,又安知乘流之與遇坎者哉。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寫真自贊五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寫真自贊五首》是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吏能精密,里行婣恤,
則不如兄元明,
而無元明憂疑萬事之敝。
斟酌世故,銓品人物,
則不如其弟知命,
而無知命強項好勝之累。
蓋元明以寡過,
而知命以傲世。
如魯直者,
欲寡過而未能,
以傲世則不敢。
自江南乘一虛舟,
又安知乘流之與遇坎者哉。
這首詩詞表達了黃庭堅對自己、兄弟以及人生態度的自我評價和思考。
詩意:詩中黃庭堅以吏員(官員)的職責和行為作為自我評價的標準,認為自己在吏職方面能夠做到精密、周到,同時在家庭內部的關懷和事務處理方面也能夠與兄長元明相媲美。然而,與兄長相比,黃庭堅卻沒有元明那種憂慮和疑慮的萬事之破敗。在審視世間事物和評價人物時,黃庭堅認為自己的能力不及弟弟知命,而弟弟卻沒有知命這種好勝和自負之累。元明以少有過錯為自豪,而知命則以傲世為榮。詩的最后,黃庭堅以自己乘坐一艘虛舟自江南而行的形象,來表達對人生的思考。他提問自己,又怎么能知道乘流而行時會遇到哪些困難和挑戰呢?
賞析:這首詩詞通過對自己與兄弟的比較,以及對人生態度的思考,展現了黃庭堅對自我的認知和對人生的反思。他對自己在吏職和家庭關懷方面的能力進行了自我夸耀,但與此同時,他也認識到自己與兄弟相比的不足之處。他贊揚兄長元明的憂慮和疑慮,認為自己沒有這種憂慮反而是一種幸福。在評價人物和審視人生態度時,他將自己的能力和弟弟的知命相比較,并認為自己沒有弟弟那種傲世和好勝的累贅。最后,他借用乘舟的形象,表達了對未知人生的思考和疑問,暗示了人生中的困難和挑戰。
整首詩詞以黃庭堅的自省和思考為主線,通過對比和反思,展示了作者對自我和人生的理解。它既表達了自豪和自滿,又揭示了人生中的困惑和不確定性。整體而言,這首詩詞展示了黃庭堅對自己與他人的比較和思考,以及對人生態度的思考和質疑。
“蓋元明以寡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ě zhēn zì zàn wǔ shǒu
寫真自贊五首
lì néng jīng mì, lǐ xíng yīn xù, zé bù rú xiōng yuán míng, ér wú yuán míng yōu yí wàn shì zhī bì.
吏能精密,里行婣恤,則不如兄元明,而無元明憂疑萬事之敝。
zhēn zhuó shì gù, quán pǐn rén wù, zé bù rú qí dì zhī mìng, ér wú zhī mìng qiáng xiàng hào shèng zhī lèi.
斟酌世故,銓品人物,則不如其弟知命,而無知命強項好勝之累。
gài yuán míng yǐ guǎ guò, ér zhī mìng yǐ ào shì.
蓋元明以寡過,而知命以傲世。
rú lǔ zhí zhě, yù guǎ guò ér wèi néng, yǐ ào shì zé bù gǎn.
如魯直者,欲寡過而未能,以傲世則不敢。
zì jiāng nán chéng yī xū zhōu, yòu ān zhī chéng liú zhī yǔ yù kǎn zhě zāi.
自江南乘一虛舟,又安知乘流之與遇坎者哉。
“蓋元明以寡過”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