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濁盡須歸甕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清濁盡須歸甕蟻”全詩
清濁盡須歸甕蟻,吉兇更莫問波臣。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次韻文潛立春日三絕句》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文潛立春日三絕句》是宋代詩人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江山也似隨春動,
花柳真成觸眼新。
清濁盡須歸甕蟻,
吉兇更莫問波臣。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春天的景象以及作者對世事的領悟。作者通過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人生的無常和物是人非的感慨。詩中呼應了春天的變化,以及人們對于新的事物的好奇和追求。最后兩句則表達了作者對于命運和人事的淡然態度,主張不問吉兇,不追求名利。
賞析:
1. 詩人以江山隨春動來表達春天的變化和充滿生機的景象。江山與春天相呼應,表明春天的到來給大地帶來了勃勃生機。
2. "花柳真成觸眼新"這句表達了作者對于春天景物的感受,花柳已經繁花似錦,給人一種耀眼的感覺,也暗示了作者對于新事物的好奇和向往。
3. "清濁盡須歸甕蟻"這句是詩中的隱喻,意味著人們的命運或者個人的善惡行為都會最終得到公正的評價,就像甕蟻會把清濁分開一樣。
4. "吉兇更莫問波臣"這句表達了作者對人事的淡然態度,主張不問吉兇,不追求名利。波臣是指官員,意味著不追求權勢地位,不關心吉兇禍福,以達到心靈的自由和寧靜。
總體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春天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于世事的領悟和對于名利的淡然態度。詩人通過自然的變化,寄托了對于人生無常的思考,倡導超脫名利的境界。
“清濁盡須歸甕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wén qián lì chūn rì sān jué jù
次韻文潛立春日三絕句
jiāng shān yě sì suí chūn dòng, huā liǔ zhēn chéng chù yǎn xīn.
江山也似隨春動,花柳真成觸眼新。
qīng zhuó jǐn xū guī wèng yǐ, jí xiōng gèng mò wèn bō chén.
清濁盡須歸甕蟻,吉兇更莫問波臣。
“清濁盡須歸甕蟻”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