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知五羊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安知五羊皮”全詩
何年一丘土,不見石麒麟。
斷碑略可讀,大夫身霸秦。
虞公納垂棘,將軍西問津。
安知五羊皮,自粥千金身。
末俗工媒蘗,浮言妒道真。
幸逢孟軻賞,不愧微子魂。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過百里大夫冢》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過百里大夫冢》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行客抱憂端,況復思古人。
何年一丘土,不見石麒麟。
斷碑略可讀,大夫身霸秦。
虞公納垂棘,將軍西問津。
安知五羊皮,自粥千金身。
末俗工媒蘗,浮言妒道真。
幸逢孟軻賞,不愧微子魂。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黃庭堅對過去偉大人物的思念和對現實社會的憂慮之情。詩中通過描繪一座大夫的墓冢,黃庭堅引發了對古代偉人的思考,并對當下社會的境遇表達了一定的不滿和擔憂。詩中融入了一些歷史典故和隱喻,以表達作者對偉大人物的敬仰和對社會現實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以行客過百里大夫的墓冢為背景,通過描繪墓冢的景象,展示了作者內心的憂慮和對古人的思念之情。詩中的“何年一丘土,不見石麒麟”表達了作者對古代偉人的思念,暗示了現實社會中缺乏英雄和偉人的困境。通過描述斷碑和大夫的身世,詩中表達了對古代英雄事跡的敬仰,以及對當下社會人才匱乏和社會秩序不穩的憂慮。
詩中還融入了一些歷史典故和隱喻。提到的“虞公納垂棘”指的是虞舜時期的忠臣垂棘,將軍“西問津”則指的是楚漢之間的交通要道。這些典故暗示了古代偉人的崇高品德和對社會的貢獻,與當下社會的種種問題形成了對比。
最后兩句“末俗工媒蘗,浮言妒道真。幸逢孟軻賞,不愧微子魂。”則表達了作者對自己的自豪和對偉大人物的敬仰。詩中提到的孟軻和微子是古代賢人,作者幸運地得到了他們的賞識和認可,表達了自己對偉大人物的崇敬之情。整首詩通過描繪墓冢、引用歷史典故以及抒發內心的憂慮和思念,展示了作者對古人的敬仰和對當下社會的擔憂,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偉大人物的向往和對自身的自豪。
“安知五羊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ò bǎi lǐ dài fū zhǒng
過百里大夫冢
xíng kè bào yōu duān, kuàng fù sī gǔ rén.
行客抱憂端,況復思古人。
hé nián yī qiū tǔ, bú jiàn shí qí lín.
何年一丘土,不見石麒麟。
duàn bēi lüè kě dú, dài fū shēn bà qín.
斷碑略可讀,大夫身霸秦。
yú gōng nà chuí jí, jiāng jūn xī wèn jīn.
虞公納垂棘,將軍西問津。
ān zhī wǔ yáng pí, zì zhōu qiān jīn shēn.
安知五羊皮,自粥千金身。
mò sú gōng méi niè, fú yán dù dào zhēn.
末俗工媒蘗,浮言妒道真。
xìng féng mèng kē shǎng, bù kuì wēi zǐ hún.
幸逢孟軻賞,不愧微子魂。
“安知五羊皮”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