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物攻伐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外物攻伐人”全詩
待渠弓箭盡,我自味無味。
宴安衽席間,蛟鱷垂涎地。
君子履微霜,即知堅冰至。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又和二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又和二首》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外物攻伐人,鐘鼓作聲氣。
待渠弓箭盡,我自味無味。
宴安衽席間,蛟鱷垂涎地。
君子履微霜,即知堅冰至。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對外物對人的攻擊和影響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世俗紛擾的厭倦和對內心安寧的追求。作者在外界紛擾的環境中,感受到鐘鼓聲的喧囂,但對此已經無動于衷。他等待著弓箭的用盡,以體驗自己內心的平靜和寧靜。在宴會上,蛟鱷垂涎地表示誘惑和欲望的存在,而君子則要履行自己的道德原則,即使面對微小的困難也能感受到堅冰的臨近。
賞析:
黃庭堅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對外界干擾的厭倦和對內心寧靜的追求。他將外物攻伐人的景象與鐘鼓聲聯系起來,形象地描繪了世俗喧囂對個人內心的影響。在這種環境下,作者選擇等待,等待弓箭的用盡,以體驗到自己內心的平靜和自足。這種追求內心平靜的態度展示了作者對世俗紛擾的超脫和對內心自我安撫的心態。
在宴會場景中,蛟鱷垂涎地象征著欲望和誘惑的存在,它們對君子的道德原則構成了一種考驗。然而,君子要履行自己的道德準則,即使面對微小的困難,也能堅守自己的原則,就像履行在微寒的晨霜上一樣。這種對內心堅冰的臨近的感知,表明君子對于道德的堅守和自我約束的追求。
整首詩詞通過對外界干擾和內心平靜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于內心寧靜和道德追求的態度。黃庭堅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揭示了他對于世俗紛擾的超脫和對內心自我安撫的追求,展現了他作為一位文人士大夫的獨立精神和道德操守。
“外物攻伐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òu hé èr shǒu
又和二首
wài wù gōng fá rén, zhōng gǔ zuò shēng qì.
外物攻伐人,鐘鼓作聲氣。
dài qú gōng jiàn jǐn, wǒ zì wèi wú wèi.
待渠弓箭盡,我自味無味。
yàn ān rèn xí jiān, jiāo è chuí xián dì.
宴安衽席間,蛟鱷垂涎地。
jūn zǐ lǚ wēi shuāng, jí zhī jiān bīng zhì.
君子履微霜,即知堅冰至。
“外物攻伐人”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